作者从工作经历体验中感悟修行。从在学校里做隐士,对大自然的向往开始,美中不足时,就用作家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来弥补。注重动静结合,练功的同时,更注重心性的修炼,注重人格的完善。一切,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旅行,我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终点。很多人都在理由和借口中老去,活得非常平庸,作者不想那么活。他知道,懒惰虽然不会伤害别人,也不是一个多么肮脏的缺陷,但它会无声无息地吞噬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作者选择了对自己苛刻一些。他的座右铭是“战胜自己”。并且他告诉世人:不懂得珍惜身体,本身就是一种愚痴。生命每延长一天,就是命运对他的恩赐,然而这也意味着生命又少了一天,所以跟死神抢时间,把健康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人的尊严就是在生死关头体现的。
作者的感悟是:最可怕的,其实不是境遇上不如人,也不是天赋上不如人,而是诸多的理由和借口。许多时候,为你制造违缘的,其实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有他们制造的违缘,才有你的反思、打碎和进步。
作者在南安中学的生活经历,与同事相处的点点滴滴,丰富了作者以后的文化生涯,象训诂等。
很多人追求物质,就是为了得到快乐,但是人们就算拥有了很多物质,也不一定能得到快乐,因为人们心里有欲望。欲望产生功利心,功利心让人计较结果,所以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很难享受做事的快乐。其实,快乐不在于一个人达到了多高的层次,而在于他懂得享受生命的当下。生命是不需要卖弄的,文学也不需要卖弄,它们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灵魂与灵魂之间需要真诚的沟通。世界上最浪漫的不是情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人。
表面看来,作者似乎不愿跟人群待在一起,其实,作者只是用身体的远离,来守护心灵的宁静和独立,实现一种更高意义上的靠近一一灵魂的靠近。当灵魂还没有彻底觉醒时,“我”必须远离人群,避开污染和干扰,证得一份绝对的清醒。而证得觉悟之后,也就没有远离和不远离之说了。这时,智慧和慈悲才能变成一轮明月。
当年的作者,就像一个失去了声音的歌手,焦虑,恐惧,痛苦。信仰是那时节唯一的希望,无论有多苦,作者都会自省、自律、自强,不允许自己放弃。在濒临绝望时,他仍然可以看到,遥远的天边,有一线曙光从夜空中洒落,它在等待着寻觅的我。所以陪伴作者度过无数个黑夜的,其实不是家人和朋友,也不是文学,而是作者的信仰!信仰既是理性的选择,也是感性的向往,掺不得一点假。有虚伪,就没有信仰。
宽恕一切。如果没有多年来这些逆行菩萨,作者也不会有智慧上的开悟。过去的一切,已成为记忆;现在的一切,正在成为记忆;将来的一切,也会成为记忆。所有的记忆,仅仅是一种事过境迁的情绪。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活着,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温馨。
那时节,作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观照自己的心,看看有没有执着。执着是由贪婪产生的。就这样,他一直提醒自己,观照自己,渐渐就没了执着。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同化他、诱惑他了,他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保持人格和心灵上的独立。所谓独立,就是不依托外物,不受制于外物,它跟年龄、性别、工资、地位、学识关系不大,只关乎心灵。独立不是表演一种特立独行,而是有一种清醒的眼光,一种不会轻易被消解的主体性,敢于跟别人活得不一样。有了这个东西,你才谈得上更高意义上的理想、尊严、自由和价值。生活就是这样。一些有钱有权的人,总是利用职权做损人利己的事,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权力终究会消失,没有了权力的他们,也会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有时,眼前所谓的强大,其实只是生命中的一种幻觉。命运取决于人的行为,行为取决于人的选择,选择取决于人的心灵。假若心出了问题,选择就会出问题,行为就会出问题,命运中也会出现负面的东西。假如一个人不满意自己的命运,又不愿改变自己的心,就算他能得到一时的帮助,也不可能真正地改变命运。
作者在这里开始尝试从心灵上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了。
作者回忆起爱情的点点滴滴,用诗意伴随着情感的陪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这个过程中,等待成了另一个话题。等待,并没有让时间变得更加漫长,因为,作者赛跑的对象是死神。参照死亡时,时间永远不会显得太长。我总是一抬头,就发现天已经黑了。星星,在夜幕上微微颤动着,或是在笑,或是冷得发抖。呵呵,它也知道:高处不胜寒啊!波折的恋爱轨迹,让作者很坚定的升华之心,改正着自己,完善着婚姻。以至于在结婚那天仍在读书。让父亲哭笑不得。婚后,夫人鲁新云燃烧了自己的生命,节省或延长了作者的生命,这些年,作者能做那么多事,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源于她的付出。
不要浪费生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拒绝任何一种形式上的铺张浪费,尤其是对生命的浪费。作者一辈子最肯花钱的事,一是买书,二是做事。作者想以书籍为载体,传承一种文化。这样,以后的人即使找不到老师,也能在这些书里找到正确的路标。
人生中有很多无奈,那是人生的必然。有时,是一些小无奈,无论多么努力,却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有时,是一种大无奈,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你想要少一些无奈,就要变得很强大,直到能不断战胜外界的很多东西。每一个人能做的,其实仅仅是让心灵强大起来,能超越那些无奈,安详随缘地活着,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享受当下的活着。
作者回忆当时在北安小学工作,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人群中的烧山羊,惊动学区的对联,磨炼近乎痴狂,生命深处的野性之力以及到南安学区等系列回忆,在过去的那段岁月里,正是那份警觉,让作者没有迷失。
信仰是作者生命中的太阳。他总是在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倒下。还时时提醒自己,就算你是一株生长在沼泽里的毒草,阳光也愿意照耀你的。信仰会放弃的,仅仅是那些把升华挂在嘴上,不肯反省自己的人。有信仰和无信仰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强求世界,只求自主心灵;后者想改变世界,所以注定会失望。
作者唯一能做的事是:当一个时代飞快地消失时,我抢回了几撮灵魂的碎屑。定格一种灵魂的气息。这种气息,曾经在这个世界、那片土地上存在过,它温暖了整个西部大地,让西部始终显得和谐安宁。随着它的消失,随着西部人的变化,这种和谐的氛围还能维持多久?说不清。整个世界都变得贪婪和焦虑,落伍的西部传经文化,或许很难阻挡历史的洪流。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死亡。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执着堵住的管道,无法让真心流动,这也是许多作家生命中常发生的瓶颈,但是每个人处理的方法不同。作者就是修炼人格,破除生命中所有的执着,等待那管道真正的畅通。
智慧女神是公平的,它不会眷顾那些不热爱生活的人。
文学之路上的贵人们,这些从事教书工作的同事们,是他们的善行成就了作者。不管他们是名人,还是农民,我都会将他们的善心、善行、善言牢记在心。而且,作者会用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表达作者的感恩。
作者在这个充满了功利和欲望的社会,感觉到:佛陀的精神弥足珍贵,它就象夜空中的北斗星,虽然不能照亮整片天空,却能给人指明方向。对于一个在黑暗中迷路的人来说,只要生命中能看到北斗星,他就不会绝望。
作者在工作调动中,主张不进城可以,胡子不剃的原则,最后拒绝了城市,回到了乡下,没有任何的犹豫与迟疑。进入了最荒唐的岁月。作为教师不上课,却招来满校园的病人,不说别的,只那情形,就十分不雅了。这样导致心理有问题。
有些人出现心理问题,喜欢找心理医生,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呢?因为心理医生多从技术入手,不能转化病人的心,即使病人全身心地信任医生,医生也能指出病人烦恼的原因,让病人得到暂时的释怀,但人的心灵是千变万化的,只要病根未除,一遇刺激,心结又会转化成另一种烦恼,再一次困住他的心。心理疗法虽也有道理和作用,但它不能保证病人永远明白、快乐。就像在沸水里浇上一瓢冷水,也能让水暂时冷却下来,但是,只要火还在烧,很快,水就会再一次沸腾的。所以,真正的救心之法,不是让你暂时地宽心,而是熄灭你的心火,从源头解决问题。
心一变,命就真的变了。人格修炼最为重要,作者无时无刻不在修炼中。
读完本章节学校里的爱情,让我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没有离开过修行,他用智慧参照死亡,践行灵性之道,给世人留下了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