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早对扶贫的了解还是在我的初中,一个很纯粹的小乡镇中学。那时大多数的我们,不能说足够富裕,因此政府对学校资助方面投入也较大。每个学期,申请贫困助学金的人数都能超乎想象。那时候我对贫困的理解也略有不同,年少无知的我,天真的以为他们也许只是无法做到逢餐饱腹,政府那时候肯定也是非常的大度,巨大的成本居然可以忽略不计。我非常不解,对助学政策抱有匪夷所思的态度。直到在日益接触的社交平台、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这不仅仅只是对教育单方面的帮助,更是为那些即使身处逆境但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之人的负责与关切。自那之后,我才开始对扶贫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深入了解。
付出总会有回报
最初的行程,是访问县里农业局。淅淅沥沥的小雨绵延不绝,虽然对我们的实践进度有些许阻碍,但却无法压缩我们从未停驻的步伐。此次下乡之旅,虽然短暂,但却弥足珍贵。李局长与我们的殷切交谈,缓解了各成员们车旅的疲劳和对陌生地点的不安。在那么多个日夜里,他们走在群众最前列,不以俯视群众的姿态去工作,积极地进入贫困户家庭的世界,设身处地的想办法,干实事。实践出真知,历经很多次的实验和证明,加以不懈努力的背后,只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工作。而日益缩小的贫困圈,不断增产收值的农田和生产基地,包括葡萄基地、新天地家庭农场或是中药材工厂,正是对辛苦劳动后的回报,也是对产业扶贫政策效果的验证。置身事外的我虽无法感同身受,但就像他们当时选择入乡扶贫一样,我们也选择了去切身了解,默契地记着这些付出背后的点点滴滴。
对大家的信任,是对自己的负责
当我们在积极接受困境的同时,懂得集合众人之力来完善自身,实现的将是双赢。就像众多蚂蚁被围在火堆里时,他们不是等待被烧死的惨境,而是采取抱团策略来换取更多的生命。通过采访,我们也了解到,新家庭农场及新乐炭素等公司在促进贫困户收入方面有很大贡献。在面临种植业及工业发展趋势成下坡路的窘境下,依然不顾损失成本的后果,招揽贫困户家庭中的可用劳动力入厂换取家庭生活费,不仅能有效减少劳动力过剩的窘境,也能通过结合众多劳动力来发展生产,为县经济水平做出贡献。群众的力量,不是只有在困境中能显现出来的,我们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思想熏陶下,慢慢的总能了解到我们隐含的使命。即使这个使命很微不足道,但却必不可少。就像在我们如今的学习生涯中,做有理想的学生,我们的使命是提升自我,继续在生活中发光发热,就是对自己的负责。
换位思考,不局限于此
贫困并非无法控制,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其实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的能够体会得到,县里所实施的各种产业扶贫措施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地区,我们在发掘各地区的优势的同时,如果将自身的突出优势发扬光大,那么成绩也许会很可观。目前致贫原因各式各样,也许是灾害导致的土壤贫瘠以致无法发展农业,或是劳动力大量流失的“老人村”,究其原因,总能过渡到各个方面。我们到过的每一处农田,每一处基地,都无不彰显智慧的魅力。无法引渡的河水,经过多条引流轨道的建造,依然能贯通到各个缺水地带;无法阻止恶劣天气的侵蚀,通过将各种竹木按规模架构在橘树下方,依然能达到减少减产的效果。或许在此之前,我们会经历一些可能性的困境,但在一次一次的尝试后,总会有各种想不到的奇迹或者结果为你开花。
面对无数个无法选择的生活状态时,我们不该只是抱怨而自怨自艾,即使困难重重,但在共同克服之后,也足够魅力无穷。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富裕或贫穷,但我们可以选择以后,充满希望的以后,拥有着这么多不被遗忘和帮助的以后。在努力的过程中,众人的脱贫目标,定会在众人实现价值的同时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