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让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简单地解释就是一大群人离开土生土长的老家,在外打拼,年底一到,又涌着人潮回来,等到过完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后,又返回工作的城市继续打拼。
有时候会想:我们所谓的家乡到底指的是哪一个?是已经买房买车长期居住的外乡,还是户口本上那个一年住不到几天的老家?
年尾将至,年货也都开始准备,周末随便逛了一场以年货为主的文创活动,看到一套很有意思的红包套装,写着“爱拼才会赢”、“欢喜”、“娶水某”、“赚大钱”·····闽南语读出来很有意思,脑子里第一念头不是觉得亲切,反而是:“用它给父母家人包红包,爸妈应该很开心”。比起自己来,父母的家乡情怀会更重,他们土生土长在闽南,打拼在外乡;而我土生土长在外乡,读书工作在家乡。我爸十五岁第一次离开家乡;而我十五岁才第一次回到家乡,故乡的界限在父母那一辈是清晰的,在我这一代却是混乱的。
小学,我爸不知道从哪里买来了好几张70、80年代的DVD,唱歌的、连演带唱的都有,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这种富有闽南特色的歌曲在西南地区其实很罕见,父母拿到之后迫不及待地看着,且不止一次地一遍又一遍地回看。记得里面有一张DVD里有好几个故事组成,主角边演边唱,故事也是在田间稻田里,一个长得很丑的屌丝总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却老是碰壁。在我看来情节就是这么土,可父母却很喜欢,似乎那个屌丝主角是他们那时的明星,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个明星叫猪哥亮,而我父母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也都看过他演的DVD。
与父母之间,这不只是代沟,更多是一种情怀,一种来自于家乡人都懂得人文风土,不仅仅是当中的语言、环境,还有父母童年青春的回忆,而这些是我一个从没真正接触过“故乡”的人所不能体会的。就像小时候,我爸常在我耳边念叨“老家夏天三十多度很热,流汗就像流水一样”,我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却无法想象汗如流水的样子;他说:“你奶奶的田里种着水稻,养着好多鸭子”,我却脑补不出农村的样子,水稻和大麦也搞不清楚有什么差别;他说:“小时候我们会去溪边游泳,抓鱼,爬树”而我脑子里出现的却是“爬树是不对的,鱼应该是要用钓的”,我妈说:“小时候我们像你这么大都要去山上砍柴,拿回来烧火”,我在昆明市区却连山都很少见,更不知道用着煤气或煤炉,柴拿回来要干嘛?
直到我回到老家,回到农村,才一一验证了父母从前说的这些“故事”,父母的未来一直很清楚,他们常说:“等我们老了就回福建住”,可我却不知道我老了会在哪里?
十五岁以前我没去过除昆明以外的地方,我一直把那里当家乡,但心里知道自己不是昆明人,十五岁以后,我一直生活在福建,回到了所谓的故乡,适应得很顺利,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太对,没有闽南腔,方言也讲的不地道,同学之间的童年有共鸣的游戏、零食、上山摘果、下河抓鱼、田里捉蚂蚱,没一个自己有的。在福建时,常听人说:“感觉你不像福建人,像北方来的”;在昆明时,又听人说:“你们那边人说话是不是都像你一样有点台湾腔,嗲嗲的”,不知不觉好像都融进去了又好像融的有些差强人意。
父母在外这么多年,闽南腔还是那么重,对家乡还是那么热爱,讲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在亲戚面前只会说:“他们昆明人平时·······”在昆明朋友面前:“我们福建那边····”地域划分得很清楚,自己是什么地方来的也很明了;而类似于我这样生长背景的这一代,似乎没有在哪一个地方真正土生土长过,而是交织混合地去接受这种成长环境,心里对“家乡” 的概念到底清不清楚其实很难说。有时候也会想,如果以后有孩子,我的孩子对于“故乡”是不是比我更混乱?
记得我一个堂叔说:“现在每年寒暑假都会带两个孩子回老家生活一段时间,不然他们长时间呆在北方,对老家这些已经完全不了解了,以后连自己是哪里人都不知道,那不是要笑掉人家大牙”。
关于故乡,追溯族谱血脉和历史,多多少少可以了解一些,曾经的这片蛮夷之地大多由北方人迁徙而来,有的因为战乱、饥荒被迫南下,有的因为流放落于此处,不管因为什么缘故流落在闽地,最后还是繁衍了众多子孙,可迁徙放在至今依旧存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背景下,有的人户口出去,有的人户口进来,慢慢地,年轻人对“故乡”就好像没那么深刻。
故乡到底是什么?是出生时那个有故事有经历的地方?还是那个大家都认可的血脉传承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个有家人有亲戚有人情味的地方?从过年的聚集地来说,我们家是按血脉传承的地方,那个太爷爷、爷爷、爸爸、哥哥出生的地方;而室友却是选择有家人亲戚的地方,像她说的:“因为我奶奶也去世了,我们家在AX已经没有亲戚了”;昆明同学则是选择从小成长的地方,她一直在昆明市区长大,一家人几乎不回农村老家,常年在昆明过年已成自然。
三人三种选择,这就是我们各自对家乡的既定思维----必须要回的地方,却又有不同,而这样的选择来源于我们上一辈的影响,也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其实,我们、我们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都在这当中承上启下。在这当中,我也慢慢清楚自己的故乡,虽然自己成长中对故乡所有的人文语言、风情习俗有所缺失;但未来,起码能对下一代“该回哪里”有所交代,你呢?回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