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也文
世界不是一个童话村,但我们却都生活在故事里。离别,相聚,悲伤,欢喜……每一幕都周而复始的在或你或我的身上上演,我们都在以一个无知者的角色站在眼前的光景里,憧憬着未来的每一程该是多新奇。正是带着这一份虔诚的未知上路,你才能得以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一个个故事里的苦辣酸甜。
1
记得小时候收到最多的生日礼物除了储钱罐就是故事书,爸妈送储钱罐是希望能从小培养我的理财能力,可我辜负了他们的厚望,除了吃和玩更别提什么“理财”这么高大尚的事情了,话说直到现在,我依旧让他们失望透顶,至今对钱毫无概念。倒是故事书更对我的胃口,刚上学那会儿认识的字不多,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认不全,还好故事书上都有拼音,于是我就自个儿拼拼音,遇到不会的就求助,终于读完了人生的第一个故事,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读完后我的认知里立马就增加了我从未有过的东西,比如认为这个世界上是有王子的,还有“后妈”是很坏的妈妈,为此我还特意去问我妈她是不是很坏很坏的后妈,我妈哭笑不得但很认真回答我不是,可我却闷闷不乐了,我妈不是后妈,那我肯定就不会是灰姑娘,怎么穿得上王子的水晶鞋呢。
在大些时,我上小学,再上初中,那些故事书早就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慢慢的觉得那些故事实在是小儿科,而现实生活中是根本没有什么公主和王子的,狠毒的后妈,凶猛的大灰狼也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有好坏之分。只不过这些好坏的范围太广,关乎道德,法律,人性,仅靠主观定义太过狭隘了。
2
再后来我就开始看小说,看《故事会》看各种各样的杂志,看得多了愈来愈发现这些故事里写的都像极了生活。
比如我认识的X姑娘,她自上学以来成绩就领跑全校,颜值还出其高,如今是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老师曾当众说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老师课堂上板书的知识点分布在黑板的哪个地方她都一清二楚,我们都私底下叫她“野人”战斗力太过强大,至今她仍是母校学弟学妹引以为榜样的神级存在。再比如我隔壁邻居郑伯家的小孙子,一出生就被判定为先天性智力障碍,可是我每次回家,他一看到我就姐姐,姐姐叫个不停,这可比其他熊孩子好太多了。
于是我固执的认为,只有X姑娘般神通广大的人,再不济也该是与普通人不太一样,才能够算得上故事。
3
直到前些天,跟奶奶打电话,我感叹自己已经二十岁了。奶奶安慰我说她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嫁给了爷爷,二十三岁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四十多岁爷爷过世她守了寡,如今儿孙满堂,几个孙子孙女承欢膝下。我才渐渐明白不仅仅是X姑娘这样才算的上是故事,其实你,我,甚至寝室楼下的宿管阿姨,食堂里煮菜的厨师大叔,每个人都是故事。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自己故事里一部分,这些故事虽具有相似的大概形状,细枝末节不尽相同。
于你而言,你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而承载你亲情,友情,爱情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故事里的角色,时间则是推动这个故事的唯一主线,从而在这条主线上衍生出一条条关乎离别,相聚,悲伤,欢喜等等情感的枝干,就构成了属于你故事的原本样子。当你和某些人的故事在一定时间点形成重合,他们成为你这段故事里的配角,同样你也扮演着他们这段故事里的角色,这便是相遇相聚的缘由。倘若某天你们的故事再无交集,这便就是离别了。
这个世界就是无数个以你我为主角故事的集合,所谓子女,朋友,恋人,大概就是你故事里无法割舍的交集了。
4
刚刚下自习上楼,宿管阿姨正一手抱着小孙女在哄她睡觉,嘴里还哼着我听不大清的歌谣,脸上挂着慈爱的笑,我想她现在的故事一定美极了。
信步上楼,就听到室友用方言在跟家人打电话,语气里满是轻快。写到这里我抬眼看了看时间,将近十一点,拿起手机跟老朋友道了句晚安。耳边此时传来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这大概就是我今天的睡眠曲,感觉还不赖呢,一定能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