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14岁就成为世界象棋大师……,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但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博士对多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潜心研究几十年,发现没有所谓的天才,只要通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从新手走向大师。为了把刻意练习这种方法运用到各行各业,安德斯.艾利克森和他的搭档罗伯特.普尔博士共同完成了《刻意练习》这本书。
安德利.艾利克森博士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罗伯特.普尔博士为诸多有名望的团体提供写作和咨询服务,他著有上百部重要的学术图书和报告。
今天我将以三个方面来介绍《刻意练习》这本书。第一、刻意练习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刻意练习?第三、在工作、生活、教学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第一部分、刻意练习是什么?
刻意练习也叫有目的的练习。
它与天真的练习是不同的。
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这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是会制定具体目标,用目标有限的引导你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及时反馈来准确辨别在练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走出舒适区,即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每次比上次提高一点点难度。为了持续这样的练习,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安德斯用刻意练习方法训练史蒂夫在短时间内记住数字,刚开始顶多只能记住8-9个数字,因为短时间记忆不比长期记忆,史蒂夫本人也认为自己只能达到8-9个数字这个水平。但是通过刻意练习,在练习100多次后,他的记录达到了40个数字,在进行了200次练习,他能记住82个数字啦。太惊人啦!
这就是刻意练习惊人的效果。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刻意练习了?
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大脑的结构与运用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就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
安德斯研究盲人或聋哑人的大脑怎样“重新布线”。例如,为了能够阅读,失明者要用他们的指尖来触摸盲文上凸起的小点点。研究人员使用磁共振成像机器来研究失明的研究对象在阅读盲文时大脑的活动,看到大脑中发亮的部分,就是视觉皮层。对于视力正常的人们,视觉皮层可能在处理来自双眼(而不是指尖)的信息时才会发亮;但是对于失明者,视觉皮层帮助他们解读在指尖触摸到盲文上凸起的小点点时的感觉。
但是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在这里要说到“心理表征”这个概念。心理表征就是我们一接触到某个东西,大脑就自动会想到相对应的。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的脑海中的心理表征。比如一说到狗,我们就会想起它的形象,是四脚动物,会汪汪叫。如果你是中国人,你对英文dog有这样的心理表征,就是一听到dog就想起dog的形象,证明你的英语就非常流利啦,而不需要在脑海中翻译成中文狗再想到它的形象。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可以重建我们的大脑,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第三部分、在工作、生活、教学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明天再说吧,今天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