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在受到别人指责时会反应很慢,而且做事情频频出错,一直没找到原因,后来在《心理的七个寓言》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原来这是被动攻击的表现,我掩饰了自己的愤怒,用慢来表达攻击行为。
书里还提到一个做馊饭的例子。作者有个做老师的邻居,经常遭受家庭暴力,她不敢还手,于是做馊面,让老公吃不新鲜的疙瘩汤,她自己或许不知道,她的内心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丈夫暴力的反抗。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它们看似隐形,却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被动攻击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型人格,曾在美国心理协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被认作是一种人格障碍,后来被重命名为抗拒型人格障碍,消弱了其强度并在附录表明——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这种人格障碍的患者与边缘或自恋型人格有关,多产生在专制的家庭与社会氛围中。
被动攻击典型表现为愚蠢无能或消极,拖拉或者对自己无能的不切实际的辩护。文章《你遭受过“被动型攻击”么?》全面总结了被动型攻击的十二种类型:
分别是否认、忽视、拖延、隐晦的阻碍、模棱两可的态度、从来不生气、做不好事情、迟到、消极态度、永远是受害者、依赖性高、自我克制。
如果你发现:有人是否总让你的情感高低起伏?有人是否昨天对你热情如火,今天又冷冷淡淡? 想和家人朋友谈谈心,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那么根据美国莫雷维安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塞恩·惠特森的看法,很有可能你被人实施了被动攻击。
还有些酸味十足的话,可以帮助你识别被动攻击。随便举几例。
“快了!快了!” 口头上答应,却迟迟未见行动。例如,你叫孩子洗碗,他答应得很爽:“好的,马上!”但却不见动静,很可能他在用被动攻击的策略来应付你。答应得越快,事情不一定会做。
“我不知道你现在就要啊。” 一般人拖延的只是不喜欢的任务,而被动攻击者是拖延大师,用拖延来折磨别人,乐此不疲,摆脱苦差事,而不会直接拒绝。
“我以为你知道啊!” 被动攻击的最高境界是特意“疏忽”。为了表达愤怒,他故意不告诉你一些事情,让你很不好过。你质问他为什么,他就推说疏忽来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而背后却幸灾乐祸。
“以你的性格能减肥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被动攻击用这种绵里藏针的恭维给你最深的羞辱,情商高的人立马就能听出话外之音,但是像我这种傻乎乎的人估计还蒙在鼓里。
“我只是开玩笑啦,你不会就这样生气了吧。” 挖苦是公开表达敌意的常用手段,不敢撕破脸,但又要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被动攻击的益处
被动攻击虽然让人不舒服,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它是亲密关系的调节机制。《怒气与攻击》中这样描绘:
(关系的)一方占有优势而另一方处于劣势,优势的一方对劣势的一方心存顾忌,从而不得不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而劣势的一方对优势的一方则感到某种畏惧,必须表现出反抗才能使对方做出让步.....(双方)进而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双方变会发生冲突。此时,若强势的一方采取攻击行动,弱势一方大多会以被动攻击,如沉默不语、躲避、哭泣、离家出走等等,来进行自卫。这时,强势的一方将感到自己被忽视、被冷落、被蔑视而生气。
与此同时,他也会被自己的攻击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感到懊恼,从而采取某种弥补措施,并做出让步,使双方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因此,在配偶关系中,被动攻击有时会提到调节机制的作用。
被动攻击的危害
被动攻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常见,以致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一方面,习惯被动攻击的人累积了很多负能量,给身心带来巨大的负担,我就是如此,不懂得拒绝别人,也不懂得合理表达自己的愤怒,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遭受被动攻击行为的人也无可奈何,企业内工作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同事对领导交代的事情总是拖延或者做错,领导没办法,就像一拳头打进棉花里一样憋屈,下次只好全部事情推给你来完成。
如何解决被动攻击
如何化解别人的被动攻击?
首先,你要识别出别人的被动型攻击行为,然后再仔细回想下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感受。是否愤怒、疑惑或者在想要获得伴侣支持的时候却感觉无能为力。
接着,没有敌意的坚决,直截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既不采用被动的表达,也不展现任何攻击性,不要让他觉得你在怪罪他、说他有什么问题,而是强调说“这是我们共有的问题”)
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被动攻击的行为,就学会表达愤怒吧。愤怒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愤怒。好的愤怒是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找到愤怒的源头,不与事实较劲,便可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