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际儿童学习研究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的经典作品。它从孩子思考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因果、意识等等问题,绝对是一本颠覆你认知的书。
这本书曾经荣获美国认知发展学会"年度图书",迪士尼旗下BABBLE网站“50本推荐育儿书”!
如果你是父母,这本书将带你畅游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你更加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陪伴、养育。如果你是普通读者,这本书将带你回归童年,找到“我为什么是我”这一难题的答案。
如果说人类的心智是一台计算机,那么孩子的思考就是在开发这台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孩子的心智和成人有什么不同呢?孩子比成人更喜欢沉浸在想象的世界,因为孩子的心智比成人更开放。孩子和成人在进化中形成了分工,儿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心智开发,而成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开发好的心智工具高效地工作。在这种分工里,孩子的任务主要是开发因果联系、注意力等等心智工具。
第一部分:因果联系
人类的大脑里天生就有学习因果的机制。学习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自己的大脑里画一张“因果图”。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画好因果图,成人的主要任务是用好因果图。
两三岁的小孩为什么难带?如果你去问他们的父母,他们很可能会向你抱怨,孩子一天到晚问“为什么”,让他们很头大。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或者自己找原因,说明他们的心里预装了一个程序:一件事发生了,应该有特定的原因,或者产生相应的结果。他问“为什么”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画一张更完善、更好用的因果图。填空的过程就是画图的过程。他们问的越多,找到的原因越多,因果图的范围就越大,精度就越高。这张图会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或者将会发生什么,让你更有效地采取行动。
孩子在画因果图的时候会用到三种能力:统计、实验和模仿。
9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可以统计概率了。婴儿能够把妈妈说的一连串的声波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3个月大的小婴儿就可以做实验。父母在婴儿床上方挂一个会动的玩具,如果用丝带把这个玩具跟婴儿的腿绑在一起,这个小婴儿往往会不停地踢腿,因为他一踢腿,玩具就会动。他是在研究自己能不能影响这个玩具,以及做什么事情能够影响这个玩具。一旦实验完成,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因果图上画上这个因果联系,然后他就不会再做重复的实验了。
除了统计和实验,孩子还有另一种更高效地学习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模仿。很小的婴儿看到他人的动作后,他们就会再现这个动作。成人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
第二部分:注意力
心理学家喜欢用“聚光灯”来比喻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当我们注意这片落叶的时候,就像一束光打在这片树叶上,周围都暗了,只有这片落叶清晰而且生动。
在我们印象里,年幼的孩子好像特别容易分心,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多父母甚至觉得这是孩子的坏习惯,得改。但实际上,孩子容易分心,是因为他们注意的方式跟成人不一样。如果说成人的注意力是集中的,那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宽泛的。
分心会让孩子更善于捕捉偶然出现的信息,能够同时注意更多的事情。正是这种宽泛的注意力让孩子更适合学习。
为什么呢?
宽泛的注意力让孩子不会错过世界上任何有趣的信息,不管这个信息是不是对当时来说很重要。孩子就能比成人更容易也更快速地画出新的因果图,或者改造旧的因果图。
孩子似乎是在让世界来决定他们会看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决定要从周围世界中看到什么。如果你想劝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放弃一个玩具,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新玩具;如果你想哄他,让他别哭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干点别的。
总结
孩子的大脑是开放的,负责研发心智,可以更有效、更灵活地认识周围的环境。这让我们可以想象全新的环境,让我们能通过行动来改变目前的环境,把想象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