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妈妈不能走(开)!”儿子的眼里满含愤怒,犀利的目光盯着我,分明在控诉:如果你走出房门去抱妹妹,我今天就不(练习)写字了!而房门外,女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已经是梨花带雨,“妈妈(必须)抱(我)!”大姐大般的口气不容质疑。眼看一场高分贝的哭腔大赛即将拉开序幕......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悔意----蛮好当初不要把妹妹带到这个世界上!
场景二
第二天中午,我打电话给家里询问从南京赶来的外婆是否到家。电话的另一头,是婆婆焦急得描述着上午家里发生的一切:“我不要妹妹去南京,我不要外婆带妹妹走!嘤嘤......”儿子红肿着双眼,这已经是他一个上午里哭泣难过的第三次了。因几天前已与外婆商量好,准备接走女儿去南京度暑假。我和外婆都担心女儿会各种不愿意、各种哭闹。结果,外婆屁股还没在家里坐热,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我以后再也不跟妹妹抢玩具了,我把玩具都给她玩...嘤嘤......”儿子的哭腔一声比一声凄烈。
此刻,电话的另一头,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在我们家,场景一的发生概率占据了99.9%,一度让我以为儿子是不喜欢妹妹的。所以当场景二发生时,我的三观瞬时被刷新了!
手足情,独生子女的我怎么能懂
“儿子,妈妈答应周末带你去公园玩的,明天我们去吧?妹妹生病了,不能去。”“那就下周末再去。”儿子脱口而出,“我要和妹妹一起去”,口气坚定而执着。
“哥哥去哪里啦?”女儿一摇一摆得走过来问我。“去上乐高积木课了““我也要去”。
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创作了绘本《跟屁虫》。书中生动描绘了他与妹妹的日常点滴。我家儿子和女儿非常喜欢这本绘本,以至于女儿自称“我就是只黑色的跟屁虫”。
儿子出门了,女儿殷勤的把哥哥的鞋子拿出来放在地上;儿子睡觉醒了找不到拖鞋,女儿风风火火的跑进跑出帮忙找鞋子;“妹妹来”是儿子的口头禅,通常是两个人并肩“战斗”对付“敌人”。
有时候望着他们嬉闹的背影,我想,最好的人生,大概如此吧......
然并卵,和谐是暂时的,“矛盾”是永久的。
于是,开篇的场景就像叙利亚的边境战火,永无止境。
我知道儿子是很喜欢妹妹的,只是不知道那份爱会那么深厚,那么难以割舍。
我用成年人的心理去揣度孩子的内心世界......(此处应当有捂脸哭泣表情包)还好,儿子不嫌弃我这个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