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在我侧面的那个女士30多岁,化淡妆,说话语速不快,每说一句话,都会停顿一下。她在一家国企,刚刚换到一个新的岗位,是要跟海外的业务部门组织项目的岗位。刚刚接到了一个项目,跨国的,她是一个支持者,负责人是上司。但上司把项目的总体协调工作都给了她,现在项目遇到了一个问题卡住,她发现很难推动项目执行部门的领导。她觉得遇上大事了。
于是她找到我来做个职业咨询,她提到了一个自己的一个困惑:
『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个岗位?我这年龄是不是该换工作了?』
我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过来继续跟她谈这个项目
『那你现在这个项目怎么办?』
她叹了一口气:
『我不可能完全成功完成这个项目。』
我问:
『那假如完全成功完成这个项目,100分。应该是什么状况的呢?』
她说:
『那自然是,项目不会有问题,我们公司各个部门和客户都协调的很好,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她每说一个短语,都会停顿一下。
我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假如不那么成功的完成了这个项目,80分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她产生了新的思考。
是啊,一个项目不是除了成功到完美,就是烂的一无是处啊,还有80分、70分、60分的样子啊。
而当她意识到自己的项目还存在其他可能时,她所谓的『换工作』的念头就一下子变小了。
当她把念头转一下,就柳暗花明了。
2
很多人在工作上,遇到事了,想辞职,换个工作。其实并不是这个工作的问题,而是她背后的念头,她想的是『我只能做一个我特别适合,总不会遇到问题的工作;否则我就得换』。当这个念头改变了,她想换工作的念头就改变了。
这事不光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感情、亲情、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些人就是不婚,心理的念头无非也是『我得找一个我特别适合,永远相爱不冲突的爱人;否则我就不婚』。这个念头变了,他的另一半也就出现了。
行动转变的前提,是念头转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出现转机,也往往是心念先转。
念头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它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中闪现。我们每说的一句话、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存在了不知道多少个念头。
『你被挤进地铁里,前边人贴着你的胸,后边人挤着你的背,你皱了皱眉,身体拱了两下,紧紧抓住了扶手。』
就这几个动作,你都没说一句话。但是,你心里就会产生出N多念头来。
『我不想这么挤』
『上班人真多,所以挤』
『后边那人是不是想吃我豆腐,所以挤我』
『在这座城市奔波真痛苦』
『凭什么我在这里受苦』
『好讨厌,我没法呼吸了』
『你要下车应该提前说一声,这么乱挤真讨厌』
『哎旁边那人玩的游戏真烂,连那三个不就全消了吗?』
……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转,内心的各种念头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
而左右你决定的,恰恰是这些念头。当你在拥挤的地铁里皱眉,然后采取了一个行动,前后拱了两下。这个行动背后,就是一个个念头:『我得舒服,只有让自己有点空间才能舒服,只有稍微的冒犯一下挤我的人才能让他们腾出空间来。』当然,这一个个念头几乎是倏忽间闪现的,然后你就做出了决定,采取了行动。
而困住我们行动的,也多是念头。
一个人,不妨称他为小明,在微信公众号上问我:
『老师,我比较内向,所以跟上司同事总是沟通不畅,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做事不可靠,我该怎么办?』
各位,你看了这句话,看出他背后的念头了吗?
我们来拆解一下。
首先,『我很内向』。当他说出这句话时,他未必内向,而真实的表达应该是
『我认为我很内向』,这就是一个判断,一个观点,也自然是一个念头
他这个念头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内向?谁告诉他的?他测出来的?还是其他什么因素。
其次,『所以跟上司同事总是沟通不畅』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内向意味着跟上司同事沟通不畅』,这自然又是一个观点,一个念头。
这个念头自然值得推敲。估计有成千上万个反例来证明,内向的人照样沟通能力强。
再次,『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这背后似乎又是一个观点,可以猜到:
『内向意味着沟通不畅意味着我反应不过来对方说的话』
再继续,『所以他们觉得我做事不可靠』,这个逻辑又是一个观点
『内向意味着沟通不畅,意味着我反应不过来对方说的话,意味着我做事不可靠』
好了,当我们把这段个人表达仔细观察之后,就能看出这背后其实有大量的念头,而问题就出在,这些念头都是小明自己建构出来的。他用了自己建构出来的一堆念头,把自己困死了。
其实,以上的每个念头,如果转念一想,我们的行为就不一样。他可以认为『自己并不内向』,
也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沟通顺畅』,
也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对他人的话合理反应』,
也可以认为『即便内向沟通不畅,做事也能可靠』。
任何一个念头的转变,带来的行为和结果都会转变。
3
你也许会发现,一些人被几个念头卡住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有多少人会因为坚定的相信『我必须找一条对的赛道才开始动』,而纠结多年的;又有多少人会因为坚定的相信『必须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才行』而屡次换工作丧失了发展期;又有不少人如小明一样认为『自己是内向,所以就搞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工作就发展不好』而给自己一个『我就是不行』的理由的。
最近,一个概念『巨婴』被热炒。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成为巨婴,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
这里你至少能看到几个念头:
第一、中国人都是巨婴;第二、巨婴都特混蛋;第三、中国人之所以成为巨婴,是因为原生家庭。
于是乎,你成年后的各种痛苦,都终于找到了归宿:第一、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巨婴;第二、我是巨婴,所以我就混了;第三、我是巨婴的原因都是因为爹妈不会养。
然后我们的生活就被这一连串的念头卡住了。我混蛋,我有理!
而问题是,当你抱着这个念头,你的困境还是困境,你总不能在回到刚出生,让你爹妈重新按『科学』的方法养一遍。
看上去,我们会被各种念头困住很长时间,似乎转念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然而事实上,我们人一生中会建立和改变成千上万的念头。你小时候的很多念头,过了几年全都荡然无存;你父母、小学老师当年跟你说的那么多观点,到现在为止恐怕留不下几个,同时,你的朋友、配偶、老板,也会给你『植入』各种新的念头;还不信的话就不妨去看看最近最流行的一个综艺节目《奇葩说》,那里边每期都有一个大众话题,两派辩手分别使出浑身解数,各说各理,你听完了一定会发现,我刚刚还认为『找朋友应该门当户对,因为门当户对能谈得来』,怎么被康永哥一说觉得『恰恰是跨越门户的朋友才能有更新的见解』,念头说变就变了。
如果我们能抓住信念转变的自然过程,转念也许会是所有改变中最简单的改变。
4
当我写到这里时,总是能想到《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个经典的刷墙对话。
『汤姆定定地看了班恩一眼说:
"你说这是工作?"
"难道不是吗?"
汤姆继续粉刷木板,同时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嗯,它可能是工作,也可能不是,我所知道的是我做得很爽!"
"算了!少来了,你难道很喜欢粉刷篱笆?"
汤姆手中的尤其刷子来回不停的刷着:
"喜欢它?嗯,我看不出我为什么会不喜欢做。有哪个男孩每天都有机会刷篱笆?"
汤姆的这番话使得粉刷篱笆这件苦差事翻身了。班恩开始观察汤姆的动作,而且被吸引。
一会儿之后,班恩说:
"汤姆,让我刷一下吧!"』
汤姆干了一件事,就是为刷墙赋予了新的意义,从而把班恩『刷墙等于苦差事』的念头给掉转了,『刷墙不是苦差事,而是美差』
这似乎是马克吐温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再个真实一点的案例,你就会发现转念并不是那么困难。
这个案例来自《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19世纪发生在巴黎的一次暴动,军队指挥官接获命令要对暴民开火以清除广场。他命令部队进入射击未知,一支支枪对准群众。接下来,是一阵恐怖肃杀的寂静,这时,指挥官拔出剑来大喊:"各位先生女士,我奉命要对暴民开火,但是眼前我所看到的是一群诚实高尚的市民,我请求你们能够离开广场,好让我们能够瞄准这些暴民!"结果,当他说完这番话,广场的人群不到几分钟就散去了。』
这也是一个转念,对于暴乱,所有人的一贯念头就是:『在广场上的人等于暴民』,这个指挥官仅仅用了一句话就把这个念头改掉了:『在广场上的人是市民,而非暴民』
最后,我讲个真实的段子,各位不妨体会一下。
一个记者采访英国喜剧演员Sarah Millican。
记者:『你为什么从事喜剧行业?』
Sarah Millican:『人们总是嘲笑我,所以我想"去他妈的,干脆收他们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