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从小节省,除了买书。
父亲爱写作,觉得书是精神财富,所以从来买书绝不手软,一本经典的好书是可以传家的。
对知识怀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我的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还记得小时候去书店买书,随手翻看,闻闻墨香,心情愉悦。
但是不知不觉间网络时代来临了。知识爆炸,网络上充斥着免费的资源,只要搜索一下就可以出现想要的书籍,似乎去书店买书变得不那么需要了,网络时代更助长了盗版的气焰,以前盗版书只能在街边摆地摊的小贩处买到,现在网上可以方便的买到。当然了,大多数人连盗版书的钱都不愿意出。
于是我也没进过书店的门,这次回家,路过小时候奉为圣殿的《新华书店》的大门,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店员,竟是我儿时同桌,简单聊了几句,觉得甚是心酸,喉头梗咽,赶忙快步离开。
也许现在实体书店的价值,只为一些工具书和教科书存在了。
免费的碎片化知识:
曾经知识是以书本或者口述为载体传播的
由于网络时代进阶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了人们的底层需求,我们可以用它社交聊天,学习知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就不愿意去阅读一些有架构体系的完整的书籍。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们获得的知识很散,不成体系,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当信息过载时,连真假都无法判断。
真假难辨还因为提供“知识”的供给者水准参差不齐,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和知识传播者,不再需要出版社编辑的审核和付费出版。不过同样,这些人想要用这种内容变现也变得不太容易。
看看那些通过内容红利获利的大拿们为啥最后还是选择出版书籍呢?也许在内容创作者眼中,能够出书才是真正的作家呢。
为知识付费:
如果问金钱最难作为的一个维度是什么?一定是时间。
在未来,时间将成为人们最值钱的资源。
从前人们为了免费而花大量的时间去搜索,现在却有很多人为了省时间而再次为知识付费。
再次应证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所谓返璞归真。就是有些事物和现象,不管有多少发展变革,最终总会回归他的本质。
现在流行的读书社群和读书app其实就跟以前的读书会、书院、书社一个性质,只是借助了不同的媒介而已。他们在做帮别人甄别知识的价值,解读文章,整理笔记等事情,可以省去人们一一阅读书本所需的时间。
有人说很多书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也许只有几句话。(不过沉浸在一本书中,自己去体悟作者的思想的感觉可比吃别人嚼给你吃的东西要有意思。看解读过的书籍,其实看的是另一个人的思想了。)
为知识付费,用价值规律来督促供给者提供好的知识,接收者对接收的内容深入吸收,从而达到两者共赢。
总之,愿为知识付费的你,一定比别人更珍惜学习的机会,能比芸芸众生进步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