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最新推出的移动端阅读应用——微信读书APP正式上线已过10天,从媒体和用户的反应来看,褒贬不一,最令人困惑的是:把读书这么私人爱好的事儿,放到微信这个众目睽睽的环境里,企鹅究竟想干什么?
体验了一个星期,笔者的直观感受,微信读书的目的是:
社交第一,金融第二,IP第三
先说社交。
微信读书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它所呈现的社交关系。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好友的阅读排名、给他们点赞;点击好友头像,还能看到他的书架、推荐的书以及读书时的想法。
在页面设计上,微信读书对四个主要标签的安排依次是:发现、书架、想法、我。相对应的优先级分别是:“好友动态”、“我想读书”、“我的评论”、“账户设置”
相对于微信的安排:微信、通讯录、发现、我,社交的优先级由第三一跃成为第一,读书反而位居第二。
也就是说,透过微信读书的设计引导,企鹅希望用户更多地关注好友动态、而不是自身的阅读需求。
这就涉及到两个先决条件:第一,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读书时间和意愿;第二,用户必须乐于了解和分享读书动态。
根据这个思路,学生党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将会组成主力用户群——
他们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小,读书时间多;
他们还没有远离学习的氛围,读书意愿高;
他们有大量的时间相互接触,面对面社交几率最高。
再说金融。
凭良心讲,书的重要性,在“微信读书”里,排在最后一位(正好也是“微信读书”四个字里的最后一个),我搜“资本论”:
马克思哪去了?一定是我眼花。
再搜“资治通鉴”:
这回总算是看到司马光的大名了,但是居然要付费阅读???且不说互联网上大把的PDF、TXT格式可供下载,就连iBooks里都是免费的好吧。
而且如前所述,社交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你想在微信读书里找冷门话题、专业著作、学术性质等不利于大众传播的书,恐怕要大大地失望了。
把书架浏览了一遍,冷静下来一想,企鹅这是从一开始就培养用户付费的习惯,创造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滴滴打车在前,微信读书紧跟。书架以后可以逐步丰富、完善,但付费模式必须先行,等90后、00后、甚至未来的10后习惯了微信读书的社交和付费方式,还愁得不到商业利益么?
最后说回读书。
微信读书,真正在内容上有竞争力的,还得是专属IP。像《论语》、《西游记》这种古典书籍,《苏菲的世界》、《三体》这样的畅销书,主要作用还是充实书架、吸引用户评论。
关键在于独家内容。目前可以想到的渠道包括:
一是可以通过购买或合作获得某些热门著作的著作权或授权;
二是利用好自家的腾讯文学,培育和发掘年轻的作家和写手;
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合作,将一些其他类型的出版物放到微信读书里,例如杂志、画报等
设想腾讯文学的写手写了一篇《草万肉》,完全可以放到微信读书里,收集大数据,例如试读、付费、分享、评论数量等,如果反响热烈,分分钟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是不是有点儿Netflix的意思?
最后总结一下:
微信读书=社交+金融+ IP
————————分隔线————————
几个小问题:
一、微信读书跟QQ书城、QQ阅读、QQ读书有啥区别啊?
QQ系阅读服务(QQ书城、QQ阅读、QQ读书)重心是阅读,是渠道;微信读书重心是社交,是平台。
最关键的,QQ是基于弱关系,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网友向你推荐一本书,跟同学同事向你推荐一本书,分量是明显不同的。
二、怎么看待排行榜?
排行榜抓住了目标用户的特点,微信读书的目标用户群本来就不是“想安安静静读书的人”,而是“借着阅读这事儿搞社交的人”,好比全民打飞机,用户的最大动机并不是玩那个简单的飞机游戏,而是借此与熟人较量、互动、获得谈资,拉近彼此的距离。
好友排行榜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制造流行让大家跟风,二是划分等级让众人攀比,三是提供谈资供人们社交。
跟风+攀比+社交=妥妥儿的刚需
三、微信读书如果火起来,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款应用刚推出不久,今后肯定会有改版和升级,不太好说;硬要说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我觉得微信读书不适合品味独特小众、观点偏激另类的人,他们将会明显地感受到无形的从众压力。
————————分隔线————————
几个猜想:
一、随着“微信读书”的火爆(假如真的如此),将会有书评段子手进驻:
如同微信朋友圈一样,人生哲理、管理经验、健康养生等段子会席卷而来,区别在于,相比以往单纯的网络段子,有了“读书”的神圣感加持、“名人名言”圣光笼罩、“好友推荐”的社交背书,书评段子的威力将会放大千百倍。比如,
《论语》中XX段落的书评——两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告诫我们:吃亏是福;
《活法》中XX段落的书评——经营大神稻盛和夫对年轻人说:心有多高,你就能飞多高;
《本草纲目》中XX段落的书评——服了!中医真是博大精深,李时珍发现,甘麦大枣汤主治妇人脏躁,女朋友大姨妈来了就熬给她喝
……
二、杂志、图片报告等时效性强、字数少、直观的读物将会非常受欢迎;如果加入漫画,活跃度会非常恐怖啊(学生党记得先屏蔽父母)
三、如果5G投入商用、资费大幅下降、流量充裕的话,说不准还会有微信看看、微信瞅瞅、微信瞧瞧……等视频类社交应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