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尔的奶奶
米格尔的奶奶和我的奶奶简直一模一样!是《寻梦环游记》里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角色。最让我共鸣的镜头是她给米格尔添饭的那一段:米格尔用手护着盘子,奶奶不依不饶地往他的盘子里塞了一只粽子:“我家米格尔最爱吃玉米粽子了对不对?”一边说,一边笑眯眯地看着孙子。米格尔一脸“敢怒不敢言”的表情,尴尬地笑着,眼睁睁地看着第二个、第三个粽子落进自己的盘子。看到这个镜头,我乐不可支地拍大腿:绝了!奶奶们可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我的奶奶经历了战争和饥荒,对什么都看得淡,唯独对吃饭报以极大的热诚。万物皆空,只有吃进肚子里的粮食是真实的。从前在家,奶奶经常打断我的读书,厉声质问我“你不是说要吃苹果吗?怎么还不吃?”我从书堆里探出头,果然看到书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苹果,想必是奶奶拿着苹果放在桌上,趁着我全神贯注看书或写东西的时候低声问一句:“吃不吃苹果?”然后我稀里糊涂回答过一句“好的”。我有个毛病,当我全神贯注做事情时,旁人说什么我都会无意识地回答“好的”,为此我被奶奶“欺骗着”吃了不少零食。
弹吉他的米格尔
米格尔是故事的主角,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很多,其中最难忘的是他在阁楼里弹吉他的那段。家人禁止米格尔接触音乐,他就用旧木板DIY了一台吉他,躲在阁楼里偷偷弹。弹琴时有一个面部表情的特写,动画做得绝妙:米格尔的眼睛微闭,嘴角露着微笑,十分陶醉地拨弄琴弦,指尖用力地时候肩膀还要微微耸动一下,同时眉头皱一皱。我去电影院看了两遍电影,要不是电影下架,我还会看第三次。这个镜头看四遍也不会厌倦。
我曾写过一个短文《专注做事的人是赏心悦目的》,你会被专注做事的人感动。比如看一个人忘我地弹琴。
何小萍
文工团里一堆美女,全是网红脸、尖下巴、大长腿、高个子,直到电影结束,我也分不清谁是谁。何小萍个头略矮,在一群高个美女中最好认,也是唯一一个能被我记住的角色。很抱歉我脸盲,并且很少看电视,除了电影开场时一闪而过的张国立,其他演员都不认识。这么多漂亮姑娘,我只记住了何小萍,可见这个角色塑造得成功。当一个矮个来到一群高个中间,隐隐预示她将成为另类。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讲的是话剧:“如果第一幕的舞台上有一面墙,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最后一幕里这支枪要被摘下来杀人。否则这个道具就是多余的。”
矮个儿姑娘何小萍就是那支枪。
无名爷爷
《解忧杂货店》里的无名爷爷的扮演者是成龙,他刚出现的那个长镜头里一直是背影,但一开口就能听出是成龙。成龙曾在很多次采访中表示,渴望能演一些“不打”的角色,比如他想演一次成吉思汗。他终于实现了愿望,扮演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头。所以成龙的声音让我感到有点想流泪:岁月催人老呀!
无名爷爷改编自小说中的浪矢先生,改编得比较成功,忠实于原著。小说读者会在心里塑造一个形象,观看电影时用心里的形象对比银幕上的形象。这就给小说改编电影增加了难度。无名爷爷和我心中的浪矢先生非常接近。比如电影里保留了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几个熊孩子在杂货店外的墙上涂鸦,浪矢先生蹒跚着走出来对孩子们说:“在墙上不要乱画,要画就画得好看一点。”这个细节对刻画浪矢先生的性格非常重要,只有一个“老小孩”才会积极回应小孩子提出的怪异问题,从恶作剧中发现儿童真正遭遇的成长的烦恼。
空海和尚
在看《妖猫传》前我看过一点小说,心中的空海和尚接近《天龙八部》里的“虚竹”——木讷、瘦高个、有些丑,脸有点黑。小说《妖猫传》中的空海和尚总是显得很木讷,而且很少会笑。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人,他十九岁才出家,已经遍尝人间苦乐,与从小出家、从未接触红尘的和尚有很大的不同。空海和尚遣唐时31岁,是个老成干练的僧人。电影里的空海法师是一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由日本演员染谷将太饰演。1992年出生的演员扮演31岁的空海有些力不从心。这个举止说话都很“娇柔”的小和尚与历史和小说中的“空海”都大相径庭,唯一可取之处是他的面相和现存的空海法师雕像有几分相似。
李白
电影里的李白让我失望。我心目中的李白是写“噫吁戏危乎高哉”的那个李白,是“一夜飞度镜湖月”的那个李白,是“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的那个李白。电影里的李白被刻画成一个油腻中年男,胖乎乎的,嘴角两边各吊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这个形象无疑参照了明代《历代古人像赞》的画像(百度百科上用的就是这张)。
但《历代古人像赞》中的图像全部没有现实依据(明代人胡乱画的),如果你见过原图就知道这本书里所有的古人画的都是一个样子(上图)。
电影里的李白尖着嗓子“嘿嘿嘿”地笑,这哪里是一个爽朗之人的笑声?李白笑起来必定是“哈哈哈”的,仰天大笑,气流从胸腔不受阻碍地冲出,这才是李白。还有,凭什么让李白留那么几根稀稀拉拉的山羊胡,一副肾虚的样子?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必定是个中气十足的人,应该让他满脸虬髯才对。
李白的颜值肯定比电影里高得多。历史上没有记载李白长相如何,我推测李白颜值很高,有三点理由:(1)李白很穷,(2)李白很有女人缘,(3)李白常混迹于“胡姬”中。李白诗中不缺女人。现存李白诗900多首,其中好几十首都赞美女人,如:“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他还很受洋妞欢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当一个男人身边总有莺莺燕燕时,无外乎三种情况:要么他特有钱、要么他特帅、要么他特有才。李白穷得厉害,从未考取过功名,一直四处流浪混日子。所以李白的女人缘只能来自颜值或才华。李白诗词中大量出现胡姬,洋妞的汉语水平不高,当然不会那么容易理解李白非凡的文采。但胡姬依旧在李白诗作中高频出现,说明李白把妹既靠文采,也靠颜值。
电影里,李白在高力士后背写完《清平调》,毛笔一扔,就跳进太液池咕咚咕咚地喝酒,这也不合适。李白的酒量是个千古大误会,他爱喝酒,但是酒量真的不行。李白数学特差,一写喝酒就说“三百杯”,让读者误以为李白酒量很好。然而李白所有的诗作中涉及数学都是零分考卷:比如“堂中各有三千士”、“玉京迢迢几千里”、“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况且现实中喝酒之人哪一个不说自己“我没醉、还能喝”?所以李白说自己“会当一饮三百杯”谁都别信。
好在李白的酒量在杜甫诗中有记载。杜甫是李白同时代的诗人,写实,不吹牛。他的记载是可信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这里的“斗”当然不是计量单位“斗”,10升为1斗,别说10千克酒,就算喝10千克水也会出人命。此处“斗”是本义:勺、瓢。北斗七星就是一个大勺子的形状,自然不是“米斗”的斗。《史记》载“鸿门宴”中刘邦自带两只玉斗给项羽做礼物,就是两个玉瓢,喝酒用的。如果是容积20升的玉槽子,刘邦自己绝对抱不动,范增也不会一剑就捣碎。杜甫说李白喝“一斗酒”,估计就是现在一个高脚杯的量。李白一杯就能写百篇诗,还能在饭馆睡得起不来,可见酒量很小。
若我拍李白写《清平调》这一段,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分镜头脚本:华清宫筵席》
(场景)某日下午,华清宫温泉边的草地,玄宗举行筵席。不空大师、阿倍仲麻吕、高力士均在上席,李白夹杂在几位翰林院学士中间陪在末席。
(镜头1)乐师正在准备调音,杨贵妃起身:“请我为皇上跳一支舞。”
玄宗说:“旧词哪堪配新景?李白!以《清平调》为曲牌,填个词!”
(镜头2)画面转向筵席末尾:一个英俊的中年男子从末席起身:“遵旨。请赐酒。”
(镜头3)玄宗示意侍从给李白一杯酒。李白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几秒钟后,脸颊立刻变成红色,眼神也变得迷离了:“好酒!”
说罢他拿起纸笔,准备写:“等一下,我还要再喝一口。”
他又喝了一大口,踉跄了一步,索性席地而坐:“请高力士为我脱靴!”
(镜头4)一位官员怒道:“放肆!你竟敢……”
玄宗摆了摆手,笑眯眯地看着李白,就像一个长者看儿童嬉闹。
这一年玄宗60岁,李白43岁,确实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大龄顽童之间的关系。
(镜头5)玄宗对高力士说:“随他玩去。”
高力士只好走过去帮李白把靴子脱下,眼神里尽显无奈和愤恨。
李白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姿势:“哎!有了!”
说完,提笔便写,是为《清平调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