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坚持每天码字的第80天,若论这件事,我还是个文字小白,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回顾过往人生经历,还有那么几件让我可以稍稍骄傲一把的事。
先来说下著名的“21天法则”。这个法则告诉人们说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曾被无数人吹捧,风靡几十年。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它提出质疑,因为人们发现,很多习惯的养成根本不遵循这个规律,无数的人吐槽自己“被骗了”,失望的场面堪比哀嚎遍野。
健身房撸铁打卡,别说21天,哪怕210天依然会有偷懒的念头冒出来,大脑天人打架,“要不今天不去了吧,给身体放个假吧”;睡前阅读打卡,几个月了,读书的感觉依然很痛苦,每天要逼迫自己翻开书页,读不了几页就上下眼皮在打架;加入简书后,首页推荐经常能看到放弃日更的短文,有的写作者都坚持一两百天了,连他自己都觉得遗憾,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还是选择了放弃。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人甚至天真地以为坚持到21天就万事大吉了,事实是“21天法则”频频失效。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是60年代出版的一本叫《心理控制术》的书提出来的,作者是个整形医生和心理专家,他在书中描述的现象并不是习惯的养成,而是患者对整形后身体变化的适应时间是21天。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误解”啊!
澄清这个概念后,说下我的坚持故事。
大四那年寒假过完,开学前一天例行称体重,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后,我的嘴巴保持O型好久……128,好吓人的数字(我长的不算高)。回到学校痛定思痛,我制定了一个减肥计划,只有两点:一是晚饭不吃,二是每天跑步。
那时的我并不是个有毅力恒心的人,下定决心减肥纯粹是因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有人开始喊我“萝卜萝卜蹲”!我连着节食了八个月,当然中间偶尔会破功,当时玩的很好的一个女同学看我节食太可怜,到了饭点会偷偷买来我爱吃的烧烤啊麻辣烫啊,然后递到我面前说,“你看我都买了,你不吃多浪费啊!”虽然我俩现在联系很少,但我一直记得她对我的那些好,一个女孩子用她的独特方式对你好过。至于跑步,我坚持时间不算长,三个月,400m的操场每天至少20圈。记忆里至今难忘这样一个画面——大学宿舍楼后的那个小操场,我一圈一圈孤独的背影。
毕业的那个六月,我成功瘦了下来,体重回到了大一入学的标准97。后来体重时有反弹,18年工作很忙几乎天天加班,很喜欢吃夜宵,导致体重飙升到了110多,去年工作压力又太大,经常全国各地出差,体重创了历史最低值92。
我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瘦了后,觉得整个人生都变得开阔了。面对满衣柜的衣服,不再翻来覆去地试,随便挑一件上身就觉得可以出门;和闺蜜好友聚餐,可以心安理得放开大吃,不用担心会被人调侃胃口太好。最最重要的,你会变得更自信,“吃不了减肥的苦,就要吃自卑的苦“,我以前常拿这句毒鸡汤激励自己,也是靠着这份为自尊而战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坚持的力量带来的改变,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当你享受到坚持带给你的好处,你会发现它让你上瘾,并在不知不觉中种下一个心理暗示:既然这样做能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为什么不坚持呢。而那些中途放弃的,大多是在还没见到成效前就放弃了。
还想说的一点是,减肥不可能一劳永逸,你要长期与总想伺机反攻的脂肪做斗争。瘦身后要学会身材管理,合理控制饮食,不暴饮暴食,如果一周三天奶茶,你不胖的话那叫没天理。自律让人更迷人,当你的身体习惯了某种状态,你整个人都会感到很轻松。
最后谈谈读书这件事。身边经常有人羡慕我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向我表达的一点是,他们也很想读书,可是,要么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要么坚持一段时间立的flag就倒了,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上大学后才开始正儿八经读书,十年下来也算读了一些书,这也是我人生三十年做过的最“长期主义“的事。我听过很多人谈他们对读书的看法,有的人读了几十年书,有时依然觉得读书又累又痛苦,经常要逼迫自己坚持才能读下去。对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而言,忙碌一天回到家里,饭后在沙发躺平,刷刷抖音,快乐赛神仙!做什么都比读书轻松。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能力。如果你只是读读闲书,小说啊之类的,会觉得还挺轻松,若选择读思想文化类、理论性的著作,读书就会变成一件相对痛苦的事。你需要理清书的脉络,作者是怎样搭建骨架、安排血肉的,理解他的观点、思想,伴随整个过程的是思考,而思考是最费心力的事,你要调动过往的知识、经验,查询相关背景资料,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逐字逐句分解文章段落,才能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关于坚持读书,《读库》主编张立宪直截了当地说,读不下去就不要读了,不要勉强自己。我以前读书也是断断续续,浪费了太多时光,好后悔。今年开始,要求自己每天坚持读书,目前坚持的还不错。如果你喜欢读书,可以试试逼自己一把,把读书培养成一种习惯;如果一点都不喜欢,那就给自己找一件喜欢做的事,并把它长期坚持下去。
随心所欲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人生乐趣,我还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坚持叫做“今天”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