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打工的时候,做市场,做研发,做营销基本都是在一个边界内,惯性的去满足已有的需求就不会出错。
但创业不同,一切要从头算,刚开始需求没有任何边界,全凭创业者自己设定,真伪需求就在一念之差。因此,对于初始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甚至不是管理能力,而是产品需求的驾驭能力,正确的需求定义会让自己和团队少走好多弯路。错误的需求却可以类似三军,并且还没有苦劳。
需求,在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
需求,就是指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必须注意,需求与通常的需要是不同的。市场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消费者愿意购买,这应该不是需求的定义,而是满足需求的一个结果。消费者为何愿意购买呢?或者说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继续追问,为何会产生需求,就会发现,需求的本质是欲望,一切的需求产生都是因为欲望产生的,没有满足的欲望就是需求。
这继续追问,欲望又是从何而来?我们人七情六欲,这欲望一定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有个前置条件触发了欲望的形成。继续追问,又找到一个条件:
欲望的前提是感觉,感觉到了不满足,不平衡,便会触发欲望。
感觉多种多样,但有一种感觉会触发欲望,这便是缺乏感。
缺乏感,即缺乏的感觉,通常分为:身体缺乏和心里缺乏两种表象。
对于身体缺乏感,通常指的是身体代谢不平衡而产生的缺乏感,例如能量不够了,就产生饥饿的缺乏感,例如激素分泌过多了,就产生性的缺乏感,例如水分不够了了,就产生口渴的缺乏感,这些都属于身体缺乏带来的感觉。
对于心理缺乏,则是在群体协作中,因相互被需要的能力 而产生的心理缺乏感,例如因为事情做的不好而产生的愧疚的心情,因能力有限而产生自卑的心情,因工作失误产生自责的心情,感觉自己在那个他面前不够有气质,那么就产生自己要变得更加美丽的欲望等。
在不平衡的情况下触发了缺乏感,从而也就有了欲望的产生,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就是这个道理。你感觉肚子咕噜了,说明你感觉饿了。那么就触发了吃饭的欲望,你自卑了,说明自己感觉在群体中不够强,于是就触发了你上进的欲望。
然而,真正的需求只是有感觉,有欲望,还不能落地,还需要关注另一个环节,那就是满足需求的行动成本问题。
行为的动力更多的是满足欲望的成本是否可以接受。
例如同样是饿了的欲望,如果满足的行为只有吃南极的天鹅肉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就不是一个需求,因为满足成本太高,压根就满足不了。只有满足成本跟欲望产生与之适配,才算是一个正确需求。
感觉,欲望,行为,三者相连,形成一个需求闭环,欲望开始于感觉,终止于行为。不平衡的感觉,导出欲望,可接受的成本,形成行为动机。
我饿了,于是就产生了想吃饭的欲望,然后就找到附近的兰州拉面来了一份牛肉面,吃完了,饿的需求也就结束。
我们创业谈产品需求,看似具象,但其实抽象的追问一下,也不过是这些欲望的子集罢了,今日追问需求,就是希望可以训练自己从头算的能力,一切的需求不过是围绕身体和心里的不平衡展开罢了,从感觉开始,到行为终止的欲望诉求。
我们常说个人修行要控制欲望,其实不然,欲望不过是感觉的表象,真正要修行的是自己那不平衡的感觉,清心寡欲的本质是不过让自己不平衡的感觉少点罢了。
需求的追问远未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慢慢的追问中,掰开了揉碎了,也许这最终收获的不只是做产品的需求辨识能力,更是找到了生存的本质。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