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ICO爆发一年,也是监管集中到来的一年。一年间比特币价格首次达到1.5万美金,以太坊从年初的10美金冲击到1200美金。币圈财富爆发效应带动大众媒体的关注。这一年来,虚拟币交易所成为风头正劲的大佬,成立仅半年的Binance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无论是币币交易所,还是为传统世界敞开虚拟大门的法币交易所,在2017年可谓是风光无限。那么2018年交易所世界会发生哪些大事件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下目前的交易场现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上交易的大多数都是去中心化的代币。
有关于未来的交易所形态到底是中心化的(CEX:Centralized Exchange)还是去中心化(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的论战从2013年的“山寨币时代”就已经络绎不绝了。
诚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交易所是不是用区块链,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都不是核心,核心问题是交易体验和资金安全性。
如果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来谈论CEX&DEX,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好的交易所呢?我想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安全性高:资金安全&信息安全
- 平台流动性好:交易量&交易深度
- 交易费用低
- 交易速度快,用户体验好
- 有足够丰富的交易对
- 没有资金限制 (有些中心化的交易所会有提币限制,某段时间不能进行对某一币种的提现/或放缓提现速度)
- 支持多种衍生品
- 可提供API接口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总是骨感,让我们来看下当前交易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我将用两个案例来阐述
场景一:
想买SC币,从CoinMarketCap上只有B网可以买卖SC的且只能用BTC购买,手头上币不多了,但是个人钱包里还剩下点AE,那就就用AE来买吧。(注:B网无法买卖AE)
这是一个虚拟的场景,将交易中流程最长的情况模拟出来,如果想完成这笔交易你需要做的步骤有:
Step1:将个人钱包中的AE币充值到某交易所H,并兑换成BTC。每一笔基于区块链的转账都要消耗燃料费(gas),燃料费的比例不等,随着交易量的激增,网络越发拥堵,通过提高燃料费的方式可以提升到账速度。
Step2:
将兑换好的BTC转账到B网购买SC。
Step3:将SC存入钱包中。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我们跨越了多个交易平台,使用多个币种来完成这一交易。耗时、耗力、耗手续费。
场景二:
随着交易量的增加,B交所的运营负荷越来越重,一方面要保证合法合规,新用户要完成KYC(Know Your Client)审核工作;另一方面交易所资金流动性压力激增。B交所的同志们已经连续几晚没合眼了,团队加班加点维护服务器也无法满足新增用户需求,最后,为了保障交易所安全稳定地运行,B交所暂时采取限流措施,停止新用户的注册,并限制个别币种的提币(如下图,带有感叹号即表明平台在限制提币)
以上两个场景是目前的CEX的交易现状,做过几笔交易的人都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不便,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考虑DEX的事情。去中心化能否解决这些难题,DEX是否是未来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在进一步介绍DEX前,请先了解我们目前CEX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心化交易存在的问题
安全性问题
树大招风理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奏效,2014年当时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被黑客盗走85万个比特币后直接宣布破产(门头沟事件);2014年3月, Poloniex被黑客攻击,平台存放的12.3%比特币被盗;2016年8月香港的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由于网站出现安全漏洞,导致12万枚比特币被洗劫一空。
小白如我,在接触到数字新大陆后,曾兴冲冲地购买比特币并存入线上钱包,(交易所的账户系统本质也是线上钱包),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结果眼睁睁地看着BTC被转走,心里瓦凉瓦凉的。事后总结下来,这次比特币稀里糊涂被盗,主要是没有设置好二次验证,而且很可能是被钓鱼网页所骗。具体参见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德(EtherDelta)被盗——我们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很多中短期投资者会将数字资产存放在交易所的账户中,主要为了能够及时交易,否则需要场景一中的步骤才能完成交易,这样不仅耗时且耗燃料。然而这种偷懒的做法增加了资产的不安全性。交易费用不透明
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大多采取IOU记账方式。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每笔交易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为什么我在交易所兑换的ETH,这一笔交易记录在Etherscan上查不到?这是因为交易所内部的挂单和成交,都是用平台的IOU来记录的。(IOU:I OWE YOU的简称,类似银行券的存在)存入的数字资产。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就是用户在平台所实际抵押的法币/数字币数量的实际数量(没有作假的情况下)
中心化交易所需要对抗的是人性中的贪婪,交易所虚增IOU和挪用客户保证金参与市场做对赌的行为,将成为交易所的系统性风险。
案例:日本某虚拟货币交易所代表涉嫌瑞波币交易诈骗被捕
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成本主要是由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决定的。它可以根据运营策略来制定变化的手续费规则。为了鼓励用户高频交易,甚至可以不收取交易手续费,但一般都会对资产提现收取手续费(脱离该平台自有账户的时候必须进行链上交易)。另外由于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交易实质都是IOU记账,所以从技术上看交易成本是非常低的。
在链下交易撮合,只要你的资产不离开平台的自有账户,那么真正的数字资产其实是控制在交易所手中的。我们只能信任这是一家有良心的交易平台了。KYC步骤。
KYC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查黑客和不法分子时,KYC预留的信息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但是大量的交易者是在做合法交易,中心化交易平台通过KYC收集的客户信息,对于这些合法交易者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了。我们无法确保交易所不会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作恶。ZF监管影响
经历过“9.4事件”的朋友们都能感受到中国ZF“一刀切”对于市场环境的系统性影响。如果说比特币是去中心化思想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社会实践的话,那么DEX就是区块链信仰者在交易所领域的实践。
诚然,市场上投机者众,这会给市场金融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但是,代币的流通性确实是区块链技术得以快速大众化的所在,只有确保流动性,才能将资本市场民主化,让人们敢于将手中的闲置资金,投资到具有前景的项目上,促进市场的蓬勃发展(我理解PPP项目的本质也是如此,只不过将资金资源等投资门槛放大到仅有少数人才能参与)
想见,交易所是这一代币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ZF这双“看得见的手”却时不时地为了保护思想孱弱的人民而向交易所而乱挥拳头,不是勒令关闭公司,就是断网(封VPN)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
去中心化交易的核心优势之一是避免任何资产被托管,你对自己的资产拥有绝对的所有和控制权,因此资产被盗的可能极低(除非自己泄露的私钥),这会极大降低用户对交易所的信任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试想随着区块链应用的落地,我们同时拥有的数字资产越来越多,并且在使用服务时,需要支付不同的代币。这种情况下跨币种交易会逐渐高频,而实现这一交易的过程则需要依靠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机理来完成。当去中心化交易应用足够成熟,使用足够广泛时,“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将不再成为难题。
当然,目前DEX的落地应用寥寥无几,EtherDelta和Bitshares算是最为成熟的应用了。
不过DEX并不是千好百好的,现阶段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 流动性问题:大多数的DEX交易量和交易深度不够
- 如何更新版本的问题。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在给陌生人之间创造信任的同时,也存在更新迭代难的问题,一旦底层架构设计好并且已长时间运行,再做大型的更改会较为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频频看到的“分叉”的原因。这不是DEX的问题,而是区块链的本质所带来的难题。
- 法币兑换问题:多数DEX还处于仅支持币币交易的阶段。
去中心化交易所:
Bitshares——DEX领域最成熟落地的应用
Bitshares是一个基于石墨烯技术开发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它曾红极一时,经历了大多数明星项目的必经之路:高调诞生、业界追捧,疯狂的投资泡沫,明星陨落,慢慢长熊,价值回归,Bitshares一项也没落下。
BTS作为其代币是一个基于石墨烯技术,拥有秒级确认速度、的中心化稳定运营的锚定代币。Bitshares的最大特点是拥有“锚定货币”的功能,并且是通过2倍抵押来保障的。我们知道在交易过程中,币价波动瞬息万变,如果我们想用10万元购买BTC,但又希望能等待好的价格再入手,用币币交易就会有一定的不便,因为两个变量是很难精准掌握入手时机的。币币交易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一刻不能停息,人们开始寻找可以停靠的小岛上岸歇一会儿,于是锚定货币就产生了。目前最知名的锚定货币应该算是USDT了。
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于锚定美元(USD)的代币Tether USD(简称USDT),1USDT=1美元,用户可以随时使用USDT与USD进行1:1兑换。Tether 公司以1:1的比例准备金保证,即每发行1个 USDT 代币,其银行账户都会有1美元的资金保障。不过前段时间Tether的黑天鹅时间也说明,USDT早已超发,一旦面临群众挤兑的情形,绝对招架不住。
USDT官方爆黑客事件引发市场恐慌
那么我们还能去哪里站上岸休息一会呢?其实Bitshares中早就有锚定货币的概念了,如:bitCNY/bitUSD/bitBTC等。其运行机制是,与传统银行利用房产作为抵押品借出美元类似,Bitshares会利用至少价值2倍的BTS作为抵押品借出BitUSD/BitCNY,也就是1:2的比例。如果抵押品的价值相较于BitUSD/BitCNY的价值下跌至价值比1:1.75时,Bitshares将会自动售出部分抵押的BTS以弥补亏空(强制平仓),并返还剩余的BTS给抵押人。也就是说,与USDT相比每一个bit货币都是有真实抵押品的,而且不仅仅是1:1,至少是1:2的抵押。目前bitUSD和bitCNY在陆续登录交易所中,相信未来的流通性会越来越好。CYBEX——Bitshares的改革者
Cybex是基于bitshares的分叉版本,而且功能升级且部分进行了中心化,它具有Bitshares的所有功能——稳定货币、UIA、见证人、委托人等。通过测试网浏览了下系统,简直就是Bitshares的双胞胎。据说是基于EOS的生态系统,但怎么一个合作方式还不甚了了,有待于继续观察。EtherDelta ——老牌DEX 完全on-chain交易
作为最早的DEX之一,EtherDelta是完全链上完成交易的DEX,从交易信息的发布、撮合到交易的成交,资金的流转都完全依托于以太坊系统。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性能的问题,由于以太坊网络堵塞,交易速度经常很慢,影响用户体验。只能说EhterDelta是DEX的先行者,我们要尊重它,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定会有性能更优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统出现。-
0Xprotocol ——最具潜力的DEX协议
0X不是一个DEX,而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以我技术白的理解就是,0X协议是一套程序模板,每个团队都可以复制粘贴这一模板,并在其中填写上自己的内容,帮助业务解决币币交易环节的问题。
其代币ZRX的用途:1)用于支付燃料费用;2)获得在0X生态系统的话语权。
话不多少,上图!
以下是基于0X协议开发的项目,0X protocol已经实实在在的有落地应用了。对于有实际应用的产品还是更加青睐
AirSwap——最个性化DEX(P2P模式)
AirSwap是在协议层上建立的第一个索引类交易平台,同时该平台也发送代币AST,但在Swap白皮书中甚至没有提及到代币。AST的用途不是为了支付佣金,而是在发布交易信息时使用,平台要求交易发布者在平台储存一定数量的AST并锁币才能发布对应金额的交易要约。AirSwap是P2P平台的模式,仅作为信息公示系统和交易撮合平台,例如,我在平台上发布售卖某个币种的意愿,你看到信息后,我们进行私下进行沟通,商量数量、价格等信息,可以个性化地商议。而其他的DEX交易平台,会提供更加标准化的模板,例如展示交易币种、价格、数量等信息。Kyber——愿景宏大的公司
KyberNetwork以以太坊智能合约为基础,智能合约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代币交换的撮合工作,它会查验全网的储蓄池(相当于分布式的资金池)寻找到价格最低的交易对,给出报价,在接收到用户代币后,合约会从储蓄池中去除一定量的目标代币发送到指定用户的指定地址。如果用户指定的地址是自己的地址,那么合约便实现了交易所的功能;如果制定的地址是他人的地址,那么合约便实现了跨币种支付的功能。团队将来计划使用诸如Polkadot和Cosmos等平台,实现跨链交易和支付功能。KyberNetWork合约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全网资源的撮合者。 在这个过程中,储备库是保证高流动性的核心。因此,网络会通过奖励代币KNC的方式,鼓励大家设立储蓄库。这一愿景宏大的公司,所做的事情,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银行,以此来保障其全球流动性,想见路途之艰。希望可以早日见到这美好蓝图,团队加油!
划个重点吧,将各交易平台的特定做下对比:
以上内容作为学习理解笔记与大家分享,
如有问题之处,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教
如想进一步交流,欢迎微信勾搭:guanjinzi
如认为对您有帮助,实在想打赏一下
哈哈,以太坊地址:0xe1460F9CfE4cb62bCC19dC5d58d6F0cfe66E0753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Jindi,访问yuanben.io查询【2HPYWJ0W】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