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美国调查显示,尤其在投行,咨询、IT、律师等高薪领域,94%的人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而且,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时间。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5000多名职场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32%的北京受访职场人士睡眠时间为5-6小时,低于其它城市,每周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间60-80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2-16小时)这些人占受访人士占到17%,全国最高。大家如此忙碌,而对于职场发展感到满意的却仅占25%。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忙碌——忙碌就代表了优秀吗?
2012年被称为“90后入职元年”,大批的职场新生力量涌入北上广,他们并不追求“钱多事少”,81%的90后希望能在忙碌充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晋升,比起假日临时加班,职场人士更加无法接受的是工作电脑出现故障,他们需要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早日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实现财务自由,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除了更快节奏的工作,还不惜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凡是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他们会采取最快捷的方式去学习:付费培训,这就是这几年培训行业生意兴隆的原因。(时间管理课程、思维导图、理财成长、说话与演讲、消费心理学、有效沟通等等,这些课程是不是也会让你心/行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纷享销客、钉钉,催生了“永远在线”的职场工作模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不存在绝对的区隔,移动办公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理工作,而周末或度假时收发邮件(^-^)也已是常态。我们的工作因为便捷更高效,也因为高效而更忙碌。
新的职场文化带来了人们对于“忙碌”与“休息”看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雇主与员工都开始认为“不停的学习才意味着上进,不停的忙碌才意味着尽职”,“休闲舒适就是不思进取,没出息”。在这种职场文化中,忙碌,逐渐与“优秀”画上了等号。
于是乎我们越来越忙,我们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穿梭于各种社群活动,活跃于各个付费APP,我们自己做公众号,自己写简书,我们筛选各种培训课,不断把职场工具收入囊中,我们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我们担心被淘汰,我们忙工作、忙学习、忙聚餐、忙四处旅游,可我们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想证明自己很上进,更优秀?
是为了满足“被需要”的需求?
是为了逃避职场的孤独感?
还是为了什么?
……
如果我们身处被支配的忙碌中,我们就很难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真正放松。即使我们给自己制定了健身和旅游计划,也很难达到放松自我的效果。长时间超负荷的忙碌会给我们的社交带来不利影响,我们会不知不觉的陷入暴躁易怒的情绪中,忽视家人、同事、朋友的情感需求,有时甚至会误解别人的情绪,与他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与摩擦。
为了把碎片时间用的更好,忙碌的我们不停的做着这种动态切换模式,而每一次切换都是对认知资源与注意力的消耗,我们从正在进行的A任务转到B任务,一部分注意力就会被残留消耗,这就是切换任务的成本。而缺乏深度的工作正在用结果警示着我们,这种简单的重复,根本无法创造新价值。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联络才是你获取生命意义的来源,那你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忙碌真的就代表优秀吗?如果你是一位被支配的职场忙碌者,请你停一停,想一想,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你最终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忙的意义存在于他能引导我们一步步走向想要的生活,而对于每个人来说,什么是你想要的却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