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 我特别爱看有李卫的那些片段。不光是乐, 的确是乐的很有意思。
该剧中的李卫跟史记中的李卫并不重叠, 这里的李卫只是雍正亲王时巡南赈粮时收入府衙中的一目不识丁的包衣奴才,但现实中的这位李大人显然不是。然重叠的部分是李卫的确是一位善于推行新政的极佳人才。
雍正王朝里的李卫, 没读什么书, 也不认识什么字, 确也能坐上大官,并不单单因为他早年跟随了四爷是“自己人”,就他本人办的几件事情来说, 他确也是有想法能实事的人。
他最开始出场只是个骗人银量的小叫花子, 能说会道而已。收入府中之后,办的第一件能体现出他有点小聪明的事是装作一个花天酒地的富二代把四爷府上的东西卖到当铺里,以便后期让三爷有理由来收查当铺取证。就是这么个挖坑的人,把个纨绔子弟演个头头是道,对当铺老板的提问回答的滴水不漏, 末了还就当的金额跟老板讨价还价。 大概是觉得他办事办的好,加之他又处处表现的特别忠心,雍正有点要扶起来用他的意思了。于是设了个局城市都是坑我要回农村)让他跟着年羹尧下放当知县锻炼去了(监视年)。转眼过了几年回来拜见四爷的时候, 着重描写了他对四爷的孝道:走进胡同口到四爷府邸,不做轿子;为表忠心给孩子起名字“李忠四爷”;去了后堂又跟邬思远表了忠心。他这表现恰好和当时已经开始仰头翘首的年羹尧形成鲜明对比,此时还只是雍亲王的四爷净收眼底。有了铁杆大树,后期李卫推行新政的时候就是怪招频出,数次被群臣递折子,雍正也是一力全保。
所以, 职场上得有个跟你唇齿相依,极力保你的上级。不然别说新政, 就是平时各部门一点鸡毛蒜皮吵起来, 也是屎盆子全往你身上倒。
其次呢, 你得确实有点能力。不然上级帮你兜着也得怼的人哑口无言才行。
李卫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就很有想法, 这也是我看的直乐的地方。可能本身也是小人物出生,他很能用从受众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衙门里的人跟他作对, 他就干脆找些代写书信的人来写白话的告示给街坊看, 毕竟那时候读书人少, 能认识字都很厉害了, 搞个文绉绉的告示给谁看呢。又找了些叫花子搞个草台班子,到处游唱摊丁入亩的好处。这就等于现在的电视广告了,当时的条件能看个热闹就相当于多大的娱乐了, 这种到处游唱的方式广而告之, 既欢乐又通俗。而且找些叫花子成本又低,能想出这个点子也真是没谁了。如果放到现代, 李卫那就是营销大师啊。这么有能的下属,谁能不爱呢(虽然手段跟大清的高贵差的远了点, 但是它实用啊)
李卫应当是雍正时期重臣中极少最终得以寿终正寝的人。毕竟史料屡屡传说雍正是个极为苛责的皇帝, 但李卫却一直较为顺丰顺水,不得不承认他应该是摸透了雍正的脾气,想必他做人必是有过人之处的。
突然想起李钹要李卫去查抄考场时候的脑回路...读书人啊...哎可能真是读太多圣贤书变迂腐了吧 ,已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