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作为教育人又该如何实施教育?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创始人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给出了他的理解,这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伟人留给我们的值得用教育生涯去思考的问题。而在过去不久的周六,我有幸参加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又一次诠释了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李镇西博士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校园”,“好的校长”,“好的课堂”,“走进心灵的教育”,“尊重学生的教育”。正像海特海说得那样:“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教育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灌输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认清自我,找到自身优势,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自我。我更理解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我愿成为你成才道路上的一棵矮树。李镇西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以及他坚持独树一帜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出了硕果,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的故事想起了让我一篇微信软文,一母亲明知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其他人都放弃时,仍然能够坚定不移地守护在孩子身旁,做孩子成长的矮树,虽然孩子最终没有成长为大家认为的成功人士,但仍然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崭露头角,活出自己的人生。目前,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我开始反思自我,是否每一个孩子都考了一百分,才算是教育的成功?可是生活总是充满矛盾,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困生,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显得那么出格,针对这样的孩子,我又该以何种心情何种姿态,来施展教育。我能否成为孩子们人生当中的一棵矮树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一段支撑呢?
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才。李镇西博士分享的故事让我再一次坚信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家长的义务,一个孩子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教育,更取决于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以及孩子自身的努力,家校共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寻求家长的支持,如何成长为家长信赖学生喜欢的教师。李镇西博士在转化后进生很有一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遇到的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不仅仅是在成绩上有进步,更是在孩子的人生当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因材施教,静待花开。没有听到李镇西博士介绍他的学子在学业上的成就,而更多是这些学子在生活事业上的成就。更有家长在李镇西博士身处困境时挺身而出,正是因为有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喜爱,李镇西博士才能在自己的小舞台上施展才华,成就自我。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目标一致,才能合力成就孩子的未来。
教育从来没有捷径,更多的是走在不断摸索探究的路上,而我正在路上,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塑造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活加分,更能游刃有余的做一个学生认可,家长满意,领导满意的老师。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参加学习的机会,我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走进名家,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