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那天,我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到万石植物园踏青,那天人多,整个植物园里像煮沸的开水,热闹极了。
我发现园中的湖边远处有一对母女坐在旁边好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是看什么好玩的东东,走了过去。走近才发现小女孩大概五六岁 ,她们两个人微闭着眼,脸上的笑容是幸福的洋溢。这种表情让我很好奇,顺着他们的方向望去,什么都没有啊。
我走上前轻声问:“你们看什么呀?”母亲模样的女子,转过身来“嘘”的一声,十分神秘地暗示我安静,仿佛怕惊飞蜻蜓似的,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蹑手蹑脚的走到跟前,眼前的确什么都没有啊!
终于等到她们关注我了,这时我才知道她女儿是学钢琴,总是音准不好。老师建议她们听听风,什么时候能分辨出吹过湖面的风,和吹过树叶的风不一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就肯定能听出音准了。我被这种匪夷所思的建议差点笑出声音来,这不是武侠小说经常描写轻功好的人可以听到落叶声?可现实情景,落叶的声音怎么可能听得见啊?我儿子也是学钢琴的呀,我正准备自作聪明的诟病那个老师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女孩的妈妈一直拉着小女孩的手,俯身和她说话的时候那女孩的眼睛还是直勾勾地盯着湖面,“啊”她原来是个盲童,当时我的双眼瞬间热了。
她精准地向她母亲描述出我的个头身高,十分友好地邀请我看她描述的风对不对,那种友好瞬间软化了整个世界。接下来,她们母女俩又沉浸在一种特别安静祥和的氛围里。瞬间,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好安静,安静到了可以捕捉到来自心灵的问候。那时候的圣洁,都觉得自己的渺小和狭隘。我悄悄地走开了……
我想,现在社会人心浮躁,如果每天多一分听风的时光,可以有时间发呆,给自己留白,生活是不是就多了一些纯美。那时,突然觉得宁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受,拥有宁静,懂的宁静,是一个多么富足啊!它来自心灵的深处,修缮着人的灵魂。
就像书上说的宁静在平和的心境里,人才会生出如此清澈的友好和细腻。
我这十几年的到处旅行,总是会记住那些细碎的情节。比如门口迎着太阳的一朵小花,田园低头吃草的牛羊,阡陌的小路,潺潺的流水,古街上的门板,店铺里隐隐约约的歌唱,陌生人蓦然回首的微笑……有时候,也会莫名的喜欢一个小木屋,小凉亭,喜欢三五好友坐在山中,林中,海边泡茶,天南地北的闲聊,或独坐咖啡厅,享受阅读的宁静,听一首老歌,想念一个故人。
宁静,是中年的一抹华丽,我想当一个人开始关注生活里的细枝末节的时候,一定是成熟了。哪怕你依然八块腹肌,腱子肉还在、酒量还是一斤不少,熬夜还能精力充沛,脾气还是那般易燃易爆,可是时光才不会眷顾任何一个人,心若柔软,静已入心,这就是岁月的痕迹。
王小波说,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气的听。学会与宁静相处,才有时间读懂自己。学会与宁静为伴,心才会柔软,那些或深或浅的岁月痕迹,都演变成一场荡气回肠的怀念。
演员陈道明,一直是影坛上的常青树,有人总结陈道明的成功,不约而同会用一个词:安静。尤其在娱乐界,一个能懂得安静、沉静的人实属不多,陈道明把自己沉静成一坛老酒,愈久弥香,这也是岁月的馈赠。
宁静是对岁月的坦然和接受、有时间对自身的反省和思考,矫正和修复,不仅养心,还让生命有了质感。
人生的完整,不是娶妻生子、事业有成。而是既要有过10岁的朝气,20岁的蓬勃,也要有过30岁的激情,才能从容的接纳40岁的葱茏,50岁的余韵、60岁的点墨留香,70、80岁的优雅。这一辈子学会和宁静为伴,才懂得生命的质朴。
宁静是一种态度。既不是苟且,也不是诗意。心中有诗,苟且也有幽香,远方无意,吟咏也是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