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一切自己挥之不去的想法,但又要必须依靠别人才能完成的念头,是一种妄念。
平时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妄念。而在此之前我把这样的想法,理解成为“希望”,你看这是多么的愚蠢的一件事啊。以至于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踩过多少坑,自己全然不知。
有幸看到“斯多葛派哲学的安心之法”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这样理解可能会更容易些,寄“希望”于别人,我们称为不能控制。寄“希望”于自己,我们称自己能“控制”。
这样的例子太多;准备了好久的一次公开演讲,无论怎么自我鼓励和安慰,走上台后依然还会莫名紧张甚至发挥失常。可能在心里想,我怎么做台下的听众才会满意?可是你真的能控制台下的听众吗?显然不能。你要做的且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把自己准备好的演讲内容尽力的表达出来。
明白什么是能够求诸于已的,什么是不能求诸于已的。
能做的,自己尽力去做,不能做的就“任他雨打风吹去,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修练一份好的“心法”,那在通往人生巅峰的道路上会是何等的焦虑和痛苦?
20多岁开车被别的车追尾,那时只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放在车里的背包让小偷给偷走,却只会一味的埋怨自己,抱怨运气。不是我不能接受不好的事情,只是那时的我还不能很好的区分什么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什么又是什么能控制的事。回头再看;这些事情当中,我们不能控制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而我们能控制的就是可以有一份好的心情去面对和处理已经无法去改变的事情。
真正能做到是何等的不容易啊,这需要不断的经历、修行、领悟。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就是很典型的能自如运用这份“心法”的人。他明白什么是他不能控制的,什么又是他能控制的。在他的心理上,是不可战胜的,在面对人生起伏的时候,他能做到宠辱不惊,安之若素!
一个极端的例子:
有一个强盗拿着刀放在一位僧人的脖子上,发现僧人居然一点都没有恐惧的心理;于是就问:你怎么好像一点都不害怕。僧人回答:贫僧现在是生是死是施主你决定的,而我此刻所能决定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克服焦虑情绪,宠辱不惊,任何时候都可以镇定自若。说起来很容易,虽然我现在明白了一些这其中的道理,但对于我来说,可能在处理一些小的事情上面,我可以做到以上;但如果面临着人生重大的事情,我想我还做不到能这么坦然的去面对。不过既然我知道了这个概念,而它又是对的,可行的。我会不断的去修练,我想要的任何东西,不再寄“希望”于别人,而是自己,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全部用在“能控制”的这部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