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要有诗和远方……
这不,举国抗疫之时,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不仅送来了抗疫救灾的物质,而且也送来了诗的国度——中国自己的诗。
这让一度以诗国为荣的中国各层都炸开了锅,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我们先沉心静气看看到底是什么东东:
第一句诗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没有多少知识的我无法弄清楚这句话的出处,也不想盲目跟风,只好问问度娘:
原来是叫长屋的一个诗人写的一首诗叫《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文也浅显易懂,不必累赘口舌。
下面几句注释却非常耐人寻味:“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谒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也。”
这里面有三个丰常重要的问题:
1.明皇是何人?明皇时是什么时间?
此处明皇是指唐明皇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明皇时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的时间即公元712年至756年。
2、长屋又是何许人也?造千袈裟,绣谒于衣缘又是怎么回事?
长屋 (?—729)日本人。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子。历任中纳言、大纳言。养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执朝政。神龟六年(729)去职后自杀。执政期间,曾托遣唐使赠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绣韵语4句。扬州僧见后,起东渡传法之兴。事迹见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全唐诗》存诗1首。
可见长屋才是这首诗始作俑者,也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关键人物,先有赠唐僧袈裟千件,并且每件袈裟的边缘都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才有后来的鉴真东渡扶桑佳话。
3.那么第三个问题来了鉴真又是谁呢?东渡扶桑意义何在?
鉴真和尚(688—763)从天宝二年至十二年(743—753),十年之间,六次东渡,历尽艰险,终于抵达日本,创唐大招提寺于日本首都平成京(今奈良),弘扬佛法,并成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鉴真率弟子仿扬州大明寺格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以后,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鉴真虽双目失明,但能凭记忆校对佛经。他还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一卷《鉴上人秘示》的医书,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
鉴真东渡扶桑开启了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新篇章,至今是中日友好的典范。
日本古籍《东征传绘卷》第一卷第五段叙文中,有这一段故事:历史上七度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对日本高僧说:“昔闻南岳惠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聚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橐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来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有必要一提的是前面说的真公就是鉴真大师。这里引出了另一个故事,鉴真东渡以前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寺内现有“山川异域,风月一天”碑。扬州大明寺该石碑下,有一石刻为《古大明寺唐鉴真和尚遗址碑记》,碑文详细介绍了这块碑的来历:大明寺是在1921年由日本人高洲太助主持两淮稽核所事时,考知当年法净寺即古大明寺,并探究得唐朝出自大明寺的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事迹。高洲太助为纪念鉴真东渡日本史实而立碑,特意请日本东方文化学院院长、文学博士常盘大定撰碑记。碑额“山川异域,风月一天”分两行竖排,由当时的江苏省省长、前清举人韩国钧正楷题书。
综合上所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唐代鉴真东渡前长屋赠唐僧绣在袈裟上的一句偈语,引出了后来的鉴真六次东渡扶桑弘扬佛法的壮举,鉴真东渡同时也把唐代文明介绍到了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可以认为是中日交流的象征,“中国与日本有令人遗憾的不幸历史。但这首八字诗提醒了许多人,1300年前,中日之间也有很多美好的历史。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应都是诗人,上古诗经至今脍炙人口,至今滋润着我们的灵魂,没有诗就没有远方,比如心中有诗,生活才有诗情画意,看到毛毛虫,你不叫他毛毛虫,可以叫它“糖宝”。
“诗与远方,根本在诗;心中有诗,就有远方。心中没有诗的时候,在苟且。心中想起诗的时候,在远方。”
一衣带水的远方传来了抗疫爱心,多寡姑且不论,上面一两句诗足以让中国爱诗的国度温情。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亦不可妄自菲薄,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根本,什么是我们永远坚守不易的就够啦!哪怕是学生给老师上一堂诗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