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上老师推荐了很多书,我最开始选择稻盛和夫的《活法》,原因很简单,我不明白我的人生所要追寻的意义是什么,活法这个标题吸引了我,我想知道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活法的。
于是我去图书馆借这本书,过程很曲折,敬文图书馆的藏书众多且楼层复杂,我拿着编号跑错了几层楼才最终找到了它,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和我想像的确实不大一样,书中讲述了稻盛和夫的工作历程以及一个企业家的内心独白,但是我读完了它,我觉得所有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三年前我就不会这么觉得,我会把不一样的事物类别分的很开,比如学习就是学习,玩耍就是玩耍,交际就是交际,但经历过集训与高考之后我还是慢慢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融会贯通的,很奇妙,原来人真的会随着时间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管我小时候多么坚定的认为我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是长大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会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也意味着生生不息吧,一成不变也就是倒退吧。
当稻盛和夫刚进入一家让人失望至极的公司,并且转业未遂时,他并没有描写出我想象的那种愤怒,不满,怨天尤人。而是说“对自己人生产生厌恶就如同是向天空吐口水一样,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我不由得联想到我的集训,没有足够的经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画室,不负责任的老师,很委屈也很不甘心,我明明有能力更好却被耽误,没有怨恨是假的,尤其是刚艺考完出分数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我这个年纪最看重的不就是学业吗。很多情绪再提起就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也不想过多回忆,我只记得学习文化课的时候不断的往前赶,因为这是我不让事态发展的更差的最后的机会。确实最后结果没有太差,就没有什么波澜,没有太快乐也没有很失望,气愤的事情也选择了忘记,我才觉得很多人和事你不去忘记不去释怀,痛苦的就只能是自己。
所以后来无论发生了什么,或许以我的年纪和阅历不足以真的看开,但我会告诉自己,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都是缘分。这样想确实会让自己好很多的,过去没有办法改变,追悔莫及已经太晚,我能做的就是:接受。
当他创业向西枝先生寻求帮助时,西枝先生准备抵押自己的房子去帮助他,征求妻子意见时妻子说“一个男人能够如此被另一个男人打动,那么一定是有道理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触动到了。我能想象出这句话放到如今的互联网上会被多少人嘲讽“老成功学了”或者逻辑清晰思路明确的阐述这个决定多么的不负责任。可是有些事情就是有人有这份魄力去做这些事情。
另外稻盛和夫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所阐述的理念是为社会做贡献,敬天爱人等思想。由于我本身对企业家没有太多了解,便潜意识的认为他们是一些利己主义者,实则不是,依靠小聪明、私欲确实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但最终被人铭记、真正取得成功的是那些无愧于心、博爱、品德高尚的人。
稻盛最初管理公司时也毫无经验,只能依靠父母从小的教导,为人处世的关系中归纳方法,“重新回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原点,也就是哪些是作为一个人可以做的事,哪些是不可做的事。”从中我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类似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事物都能从其本源寻找到方法。同样的,各国文化也是互相交融,日本早期的治国理念和审判方式也是从中国借鉴而来,有许多相似之处。
“然而四十年的时光流逝,当我读到菊池先生的这封读者来信时,感到他早已忘记了当年的那些不快,只剩下对于往昔的美好回忆。而我自身对于当年的那些往事,也同样不在介怀。”
时间推着我们向前走,希望我们都能在逐浪中找到自己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