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名词表达的是中国人对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认识。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这就表明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认为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包含着天地与四时。现今的宇宙概念是指时空与物质的统一。 在对宇宙的认识上,我们都认为时间必然是构建宇宙的重要因素。而时间我们都承认它的存在:但它总是在水盆里、饭碗里、凝视的双眼里匆匆过去。它看不见,抓不住,盛不下。有人说,时间只是现在,既不包含过往,也不包含未来。有人说,时间是标尺,刻度着事物的运动和方向。总之,我们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谁也没见过时间本身。我们能看见的只是时间的影子在钟表上嘀嗒嘀嗒行走。显然任何对时间实体的探究只能让我们发出无奈的感慨,时间究竟去哪了? 人类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并不是直接就掌握和利用了时间。让人们意识到时间存在的首先是日夜更替、四季轮回。或者是一颗种子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或者是人生成长与衰老的过程。显然,这是在记忆的串联下人们把世间万物的变化与运动,过去与未来的发展过程在意识里汇总后,误以为存在一个可以称之为时间的事物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误以为是时间的存在驱动了这一切在向前运动。是人们在观察世界万物的运动过程中而获得了时间的概念。假设把人的记忆功能去除,那么我们只会拥有现在,拥有此刻,感知不到世界在变化,世间的一切在我们眼前也就只显现出都是静止的状态。我们因而也就无法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动画成像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在视觉与大脑记忆的共同作用下,静止的画面才可以运动。所以描述一个静止的世界不需要时间概念。尽管我们会用现有的思维习惯认为静止不过是时间为零。但一个静止的世界不可能也不需要建立时间维度。 时间是人们对事物运动的感知和描述,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之中。但是人们还是在一些规律性运动的物体上找到了可以衡量的时间形式的存在。比如精准的朝升夕落的太阳,大致不差的相同容积的容器里滴落的水滴,燃烧速度大致一致的木条。尽管这一切本质上不过是时间概念的影子,但并不妨碍人类建立一个时间刻度体系,赋予时间以生命。 在建立时间体系过程中,人们发现,天空中运动的天体具有相对规律且精准的周期性运动,尤其是日夜不倦的太阳和月亮最为明显。于是人类的祖先根据对太阳或是月亮的观测,并据此设定了年、月、日、时。有的民族认为以太阳确定年度周期划分的时间更有精准性。当然也有的民族认为月亮盈亏的周期性更符合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以太阳为参照的建立的是太阳历,以月亮为参照的建立的是太阴历,我们中国的历法俗称阴历。而小时、分秒是以地球自转一周加上地球公转时间是24小时为标准后计算而来。古代以圭表计时精准到某时某刻就可以满足多数情况下的需要,而现代则需要精准到毫秒、微秒。所以说,时间只是为了反映事物的运动和方便我们的劳动、生活而建立的概念和刻度体系。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时间。当然也就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的本体和实物。 时间是人们的意识对事物运动的刻画和表达。因此时间的精确性和绝对性也就有相对的一面。物质的自然运动存在快慢的变化。假如地球自转或者公转在某一天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变快或者是变慢,那么按现有的计时标准,一天就不会是二十四小时。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到时我们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现有的时间标准也就要加以改变,或者重新确立。或者假设有人类生活在火星上,在时间标准的确立上,火星人的一天也会是24小时,但肯定比地球的24小时多出37分钟左右。时间的确立完全也可以以某一物质的运动频率测算出基本时间单位秒的时间标准,然后参考天体运行观测数据,也可以设定一个标准时间体系。总之,时间作为刻画事物运动的尺度,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它的确立需要一个基准参照物,然后形成的时间尺度用以衡量其它的运动物体。时间的作用是反映物质运动的速度、频率、周期等运动状态,因而时间既不是固定于某一物质或某一天体之上,更不会附着于宇宙。 时间不是物质的属性,而宇宙本身也不需要时间的支撑。宇宙本身中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物质自身就有速度快慢的变动,并不是依附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时间与运动速度无关。以光速旅行在外太空的人与地球人的时间完全一致,除非计时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脱离了地球引力后,物质运动速度得到加快,从而导致使人加速衰老。总之与时间无关。时间也是不可逆的。所有关于时间机器和穿越时间的想法还是存在于文学作品里好了。这倒避免了有些人担心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祖先的人伦惨剧和等于杀死自己的担忧。 宇宙没有了时间的维度总是让我们感觉不太适应。生活中也不能没有时间刻度一切。还好,时间的本质如何并不妨碍我们对时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