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系统思考与我们
第五章 系统的八大陷阱与对策
我们把产生常见问题行为模式的系统结构称为“基模”(archetypes)。
仅仅理解问题产生的基模结构是不够的,试着去容忍它们也不足够,我们需要去改变它们。对于它们造成的破坏,人们常常指责其中的某些参与者,或归咎于某些事件,但实际上,这不过是系统结构使然。
用指责、惩罚、建立或调整某些政策这样的“标准”应对方式,很难修正结构性问题,就像试图让编排好的剧情有一个好的结果,或者对破镜子修修补补一样,都难以奏效。这就是我把这些基模称为“陷阱”的原因。
当然,系统陷阱也是可以避开的,但前提是要预先识别出陷阱,不去触发它们或者改变其结构,比如重设其目标,增强、减弱或改变反馈回路,增加新的反馈回路等。因此,除了把它们叫做“陷阱”之外,我也把这些基模称为“机会”。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政策阻力”来自于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的有限理性。
一般来说,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越大,行动的压力或强度就越大。
当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阻力。
在一个具有“政策阻力”的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
任何一方增强的努力,将导致其他所有人的努力也得到加强。
应对“政策阻力”的一种方式是,努力压制它。
相对于压制,应对“政策阻力”的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废止无效的政策,将资源和能量应用于增强和坚持更具建设性的目标。
应对“政策阻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是设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
有时候,并不能在系统中找到一个和谐的总体目标,但这是值得人们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只有放弃一些狭隘的目标,考虑整个系统更为长期的福利,才有可能找到这一目标。
陷阱1:政策阻力
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任何新政策,尤其是当它恰好管用时,都会让存量远离其他参与者的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去维持它。
对策
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公地悲剧
对于人们共同分享的、有限的资源,很容易出现开发(或消耗)逐步升级或增长的态势。这时,就容易陷入“公地悲剧”陷阱。
任何一个系统也离不开资源的使用者(如奶牛和牧民),他们有很强的增长动力,且增长速度不被系统的状况所影响。
“公地悲剧”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使用者数量增长之间的反馈缺失了,或者时间延迟太长。
防止“公地悲剧”有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教育、劝诫。帮助人们看到无节制地使用公共资源的后果,号召并激发人们的美德品行。劝说人们有所节制,以社会舆论谴责或严厉惩罚来威慑违规者。
方式二:将公共资源私有化。将公共资源分割给个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如果某些人缺乏自控力,对资源的使用超出了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承载能力,他们也只能自食其果,伤害不到其他人。
方式三: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哈丁将这种选择称为“达成共识,强制执行”。管制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从对某些行为的严格禁止,到配额制、许可制、税收调控以及鼓励措施等。要想奏效,管制必须有强制性的监管和惩罚措施。
陷阱2:公地悲剧
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由所有人来分担。因此,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对策
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目标侵蚀
一些系统不只是对试图改变它的政策措施具有阻力,竭力维持在一个大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良状态,更为糟糕的是,它们还在持续恶化。这是一种被称为“目标侵蚀”(eroding goals)的基模。
通常,反馈回路中的主体会有一个绩效目标,或期望的系统状态。如果系统的实际状态与目标或期望相比存在差距,主体就会采取行动。因此,这是一个常见的调节回路,应该会使绩效表现达到并保持在期望的水平上。
一般而言,主体对坏消息更加敏感,倾向于更加关注并相信坏消息,而非好消息。
期望的系统状态会受到感知到的状态的影响。
按照调节回路的作用,应该使系统状态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但是它却被一个具有向下趋势的增强回路所掩盖。也就是说,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如果任由这一回路运转下去,将导致系统的绩效不断降低。由此可知,目标侵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
陷阱3:目标侵蚀
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
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竞争升级
原文为“escalation”,原意是逐步升级、扩大或加剧,也被译为“恶性竞争”。但是,正如作者所讲,这一基模并非总是“恶性”的或破坏性的,如果竞争的双方争夺的是一些符合人们预期的目标,它也可能引发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本书中将其译为“竞争升级”。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导致竞争升级局面出现的决策规则。竞争升级源自于一个增强回路,相互竞争的参与者都试图超越对方,占据上风。
竞争升级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竞选中的负面宣传。此外,常见的例子还包括价格战。尽管有时候是破坏性的,竞争升级也可能是平静、礼貌的,涉及效率、精妙、质量等。
应对竞争升级陷阱的一种方式是,单方面裁军,也就是一方主动地让步,降低其系统状态,从而引导竞争对手的状态也随之下降。应对竞争升级系统的另一种更为优雅的方式是,谈判达成裁军协定。
陷阱4:竞争升级
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利用积累起来的财富、权力、特殊渠道或内部信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权力、渠道以及信息。这些都是另外一个被称为“富者愈富”的基模的例子。
我们怎样才能规避富者愈富的陷阱呢?
第一种方式是,多元化。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植入一个反馈回路,避免任何一个竞争者完全控制,使富者愈富的反馈回路处于可控的状态。
规避“富者愈富”基模最明显的方式是,通过设定游戏规则或机制,定期“校正”竞技场,防止一家独大。
陷阱5:富者愈富
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对策
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
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
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
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转嫁负担:上瘾
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个人上瘾的状况,包括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糖和海洛因等,但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在一些大型系统中也存在上瘾症状,并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一些企业或行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农民种地对肥料的依赖,西方国家经济体系对廉价石油的依赖,或者军火制造商对政府合同的依赖等。
这一陷阱有很多名称,包括上瘾、依赖性、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者(原文为“Shifting the Burden to the Intervenor”,直译为“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者”,对于干预者来说,本来可能是好心,想帮忙,但是却“惹火烧身”,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对于被帮助者来说,产生依赖性,越来越需要干预者的帮助或干预)等。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一个存量以及相关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这一存量可能是物理存在的,如农作物产量,也有可能是形而上的,如幸福的感觉、自信等。同时,这一存量由一个参与者进行调节。该参与者有一个预设的目标,通过将其感知到的该存量的实际状态与预设目标相对照,决定要采取的行动。这本质上是一个调节回路,要么改变流入量,要么调节流出量。
如果这种干预削弱了系统原本维持其自身状态的能力,不论干预者是由于主动破坏造成的,还是无意忽略,陷阱就形成了。一旦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萎缩了,就需要更多的外部干预措施,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这进一步削弱了系统自身的能力,如此循环……
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跌入陷阱?
首先,干预者可能无法预见最初看起来迫切需要的少量介入措施将启动一连串连锁反应,使自己越陷越深。随着系统对干预者的依赖日益增加,最终会耗尽干预者的能力。
其次,善意提供帮助的个人或团队(干预者)可能未想到长期失控的可能性,以及系统能力将随着将负担转嫁给强有力的干预者而日益弱化。
如果干预措施是药物,就将变成药物上瘾。一旦陷入某项上瘾行为,你陷得越深,就会陷得更深。在解决问题时,也容易产生“上瘾”的状况。这通常指的是针对问题的症状,寻找一个快速见效但不太彻底的解决方案,这妨碍或转移、推迟了人们花费更大的精力、采取更长期的措施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戒除上瘾,回到非上瘾的状态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更理想的状况是:提前预防,防止上瘾。
要想防止陷入上瘾的状态,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干预,即增强系统自身应对负担的能力。“帮助系统改进自身”这一观点,可能比接管并运作系统成本更低,也更容易,但一些自由派政治家却似乎无法理解。秘诀在于,不要以英雄式的接管开始,而是从提出一系列问题开始。这些问题包括:
- 为什么自然的纠正机制不奏效呢?
- 如何移除影响成功的各种障碍?
- 如何让推动成功的各种机制更为有效?
如果你是干预者,要想办法恢复或增强系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自己择机抽身退出。在需要干预时,以这样的方式实施干预,是最睿智的。
如果你是患有依赖症的人,在摆脱干预措施之前,要以建立自己系统内在的能力作为基础。如果已经处于上瘾结构之中,要马上行动。你拖得越久,戒除的过程就越长、越艰难。
陷阱6:转嫁负担
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规避规则
只要哪里存在规则,哪里就存在“规避规则”(rule beating)的可能。规避规则意味着,采取一些迂回或变通措施,虽然在名义上遵守或不违反规则的条文要求,但在本质上规避了系统规则的原本意图。如果规避规则的行为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扭曲或不自然的行为,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一旦失去控制,系统将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请注意,“规避规则”并非违背规则,但只是遵守了规则的“表象”。规避规则的行为提示我们,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重新修订法律,弥补自身存在的一些纰漏。
规避规则通常是下级对上级制定的刻板的、有害的、不切实际或不明确的规则的反应。对于规避规则的行动,人们一般有两种应对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规则及其实施力度,试图扑灭、镇压规避规则的行动。但是,这通常会激起系统更大的变形。以这种方式应对,将使人们在陷阱中越陷越深。
另一种方式是,把规避规则看做有用的反馈,对规则进行修订、改善、废除,或给予更好的解释。这将是系统的机会之所在。更好地设计规则,意味着要另一种方式是,把规避规则看做有用的反馈,对规则进行修订、改善、废除,或给予更好的解释。这将是系统的机会之所在。更好地设计规则,意味着要尽可能预见到规则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包括可能出现的各种规避规则行为,并调整系统结构,充分发挥系统自组织的能力,将其引导到符合系统整体福利的方向上来。
陷阱7:规避规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对策
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目标错位
如果目标定义不当,不能测量应该被测量的东西,不能真实地反映系统的状态,那么系统就不可能产出期望的结果。
与规避规则恰恰相反,追求错误的目标、陶醉于错误的指标是系统扭曲的另一个特征。在规避规则的情况下,系统试图逃避某个不受欢迎或设计不当的规则,尽管在表面上仍遵守这一规则;而对于追求错误的目标,系统忠实地遵守着规则,并产出了特定的结果,但实际上这并非是每个人都真正需要的。如果你在某个地方发现,“因为这是规则”而发生了一些愚蠢的事情,你就面临着追求错误目标的问题;如果你发现,“因为有办法绕过规则”而发生了一些愚蠢的事情,你就面临着规避规则的问题。围绕同一个规则,这两种系统扭曲现象可以同时存在或发生。
陷阱8: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
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