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时间:1937年7月
二、写作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同志。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三、要解决的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
四、主要内容/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痛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部,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开始于经验——认识论的唯物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是“唯理论”,就是唯心论者。
第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犯“经验论”的错误。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
客观过程的发展史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后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都则会给你,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低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五、启示:
1、酒香也怕巷子深,正义一方也是需要让人多多了解的。真诚合作需要建立在彼此更多了解的基础上。——要主动发声、主动宣传,扩大影响,争取广泛认同和支持,他人不理解甚至有误解时,更需如此。
2、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唯有接触优秀的人,并在优秀人所处的那个环境中,跟着优秀的人学习处人处事,共同成长。
3、要想学会游泳就不能一直站在岸上,必须得下水。要想习得某种技能具备某种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去获得去历练,并不断总结提升。
4、对任何人与事的认识,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的感性认识,唯有上升到第二阶段的理性认识,才能真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得以认识。
5、要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而后用于指导新的实践。
6、在发表意见或发号施令前,必须占有大量的事实依据,尤其是第一手资料。
7、学习(理论)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思想世界或改造物质世界。唯有改造世界(思想和物质的),学习才能拥有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
8、任何学习都需要经过:学习(认识)——实践检验(历练)——提炼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认识)......形成一个一个环路,一环扣一环,螺旋前进
9、认识(思想)需要立足实践(矛盾),且要随实践(矛盾)变化而变化,要与时俱进。
10、改造人的思想,才能改造人的行为(实践)。一个人的思想世界(格局)如何,决定他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实践)。
11、PDCA模型
P:plan 制定计划
D:do 执行计划
C:check 检查总结
A:act 调整和处理
P、C——从客观到主观
D、A——从主观到客观
(1)从P-D,从制定计划—执行计划
任何认识必须回到实践,指导实践
(2)从D-C,从执行计划到检查总结
认识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更深的认识
(3)从C—A,从检查总结—调整和处理
在实践中,对已有认识进行深化,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更高层次的认识,用于指导更高层次的实践,开始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