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椅一把茶一壶,清风无力懒翻书。”
刚过秋分,盼着秋高气爽,老天爷却开了个玩笑,天是高,云也淡,气温却不降。上星期普遍三十度,这二天达到了新的记录。三十三度,体感有三十七度。
不过“清风无力懒翻书”不光是天气原因,更是因为许多书并不有趣,翻过几页就可以扔在一边的。相比较从前那无书不读的年纪,现在看书已经相当“挑剔”:
谈政治经济的,不看;
谈金融管理的,不看;
卖心灵鸡汤的,不看;
书脊厚过二寸,不看;
气场不对的,不看;
道不同的,不看。
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刘慈欣的《三体》这本书的厚度如果超过两寸的话,我当然还是要看的,对我来说,对胃口的书,看了舒服。
生活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那么,看书就要看舒服的书。
怎么样才算舒服?
这很难定,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哪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对你自己来说也不一定读着舒服。而畅销的如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却又是相当好看的而且也肯定是超过两寸的了。
怎么样发觉舒服的书?
繁忙工作后的你可能相当疲劳,去找本书来看往往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在这时,你才发现什么才是舒服的书。
舒服的书让你忘记,忘记你自已的身体,忘记你的周围...
金庸的书就是舒服的书。
直到最近重新开始看金庸才发现那么多年过去,依然可以做到一册在手,废寝忘食。
想当年在大学期间,经常是某人借来一套回来,除了那个借来的人能独享第一册开始,其余的人却都会津津有味从抢到任何一册看起来,有的看就好了,这也是我一直对好几套这样看下来金庸小说中的情节七搭八扯的。
这一辈子,总有你喜欢的人愿意去相伴相处,总有你喜欢的书要看一遍又一遍。
喜欢的人并不总能遇到,恰如并不能总是读到喜欢的书。
遇到了,就要珍惜。
这正是:
“已是秋暮虫鸣时,漫卷金庸挑灯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