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不开心是因为什么呢?你身边有发生过相同的一件事发生不同人身上导致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吗?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认知,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指出:诱发事件A与情绪反应、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认知的B在起作用。简而言之 就是事件A只是引发人们情绪和看法的间接原因,而人们的认知和看法B是才是直接/主要原因。
事件的发生是不可控的,但是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看法和认知,给自己的认知安装一个调节阀。那我们调整的思路是怎么样的呢?1,改变事情的意义,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找出事件的正面意义。比如要出差的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你是要在机场抱怨天气不好找航空公司大闹浪费你时间影响你行程呢,还是既然天气是不可控制的 那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提醒你下次定行程时要看天气或者预留些可能因为意外引发的延误呢,既然已经延误可那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看书,或者也可以处理些能用手机处理的工作。
2,改变对人的认知,尽量不带偏见和预先判断的看待人。比如你的朋友E在你的面前抱怨同事F,说F总是在言行上针对她 总是不配合她,那你是不是会先对F有一个预先的印象,觉得F是不好相处的人,但是如果你去真实的接触F,可能你会发现F并不是像你朋友说的那样。很多时候 是我们用自己的认知去给别人添加了标签。当我们试着不要用自己的偏见去看待别人和别人的行为,用积极正面客观的角度看待别人,我们的幸福感会增强很多。
3,对己问话:当我们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2个问题,这件事件带给我什么样的正面经验教训。如果这件事情重新来过,我怎么样会处理的更加圆融和舒服呢?比如过年在家的时候因为我想让妹妹帮我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 但是我说话时的语气让妹妹觉得我是在不满意她没有干活,然后妹妹觉得受委屈了难过了。从这件事情 我开始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了,是我什么样的语气会让妹妹误以为我说话的时候是有情绪的呢,我当时说完应该看看妹妹的表情而不是自己一直在低头干活呢。那如果有下次 是不是可以用撒娇的语气和妹妹说“妹妹,能不能来帮帮姐姐呀,姐姐一个人干不动了哈”。
大多数时候换个想法,我们就能换个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