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回首,一路是成长。情不自禁想记录一些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琐碎。也算是给后来留下一些文字回忆吧……
一,运动能力
1,不怕孩子脏、累,玩去吧~
前三岁,运动协调能力是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部分。小时候孩子好奇心强,喜欢蹦蹦跳跳,乱翻乱扔,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似乎从没制止过他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过程:翻箱倒柜、咬东西、玩泥巴、溅水等家里老人看上去就会立刻制止的事。回想起来,正是因为如此,儿子一个月起就开始了到现在,看上去是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却使得大运动得到了良好的发育。
孩子运动能力提升了,自然大脑智力有所发育。不怕他脏,不怕他累,只怕他玩不尽兴。2岁前,出去玩的任何地方,比如爬山、爬楼梯、路上的坡,凳子、桌子,他去爬,我就在旁边保护他,哪怕弄脏了、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后又开始。在过程中再结合安全教育,效果很好。比如儿子跑喜欢得快,但告诉他跑快要在安全区域。比如在过马路时就要知道危险,看灯过马路,留意车辆。这些安全知识在儿子生活中经常反复指导,儿子从很小时侯就知道在过马路时情不自禁说出:红灯停,绿灯行,并紧紧牵着我的手。在儿子能识别颜色后,便居然能在我们一起过马路时,提醒我什么时候可以过去了,什么情况不能走。从很小时侯,我就放手让他爬很长的楼梯,以及即使有时他想爬,我也放他在外面玩的水泥地上,旁边的人不时提醒孩子怎么在地上爬好脏啊,可是幼儿不用爬,还能用什么更好方式去前进呢?我想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探索能力被扼杀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的爬行能力在会走路后继续提高。手臂、腿部都非常有力量,现在家里的快递、搬凳子、搬桌子、拖地的事儿,他都可以胜任。
2,创造适合孩子运动环境,运动无时不在。
运动协调能力不错,回想起来,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一岁多时带他进入了游乐园。游乐园可谓是儿童的天堂,如果担心他乱跑会受伤,那么那里将是一个理想的玩乐场所。我很早给儿子办了年卡,并坚持带他去探索。他在里面时而疯跑,时而安静摸着积木等玩具,就这样,丰富的游乐设施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运动锻炼。
3,家人爱运动,以身作则。
至今,我仍然觉得跳舞是一个女生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运动中伴随美的歌声,心情舒畅。运动时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辛苦和难受的,那样的运动难以长久。我练习瑜伽、跳舞时,儿子就会耳濡目染了,当然我并没有希望他去学习跳舞,只是希望运动时让他参与,跳舞时让他看见,让他看到热爱生活的老妈。久而久之,儿子听到音乐就要乱舞一番,虽跳得无章法,但说明音乐融入他脑海里,发生了效应,支配他发动四肢动起来。
爸爸和奶奶爱打球,外婆爱跳绳,家人的很多行为都在影响孩子。从小运动的男孩子多了阳刚之气。
二,语言表达能力
1,从出生开始
儿子从2个月起,我就陪他说话。没吃说话,他用蹬脚来回应我。每次他吃奶,只要眼光看到我,我都会回应他微笑。所以儿子也爱笑。从出生开始的语言刺激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很有帮助。儿子现在不能算上能说会道,但是感觉语言日益丰富了,简单表达自己思想不成问题。比如,今天他吃鱼,问:妈妈这是什么鱼?妈妈:边鱼。儿子:是边上的鱼,哦,不是,是海边的鱼,那里好多鱼,还有海豚。我听完觉得有些欣慰,因为他已经可以自己造句了,并夹杂着自己的想象力。
2,从生活中学会说话
他爬楼梯,我就边数着数,他学会了现在数到30多;我做饭时让他帮忙,我边给他讲解我做菜的步骤、菜名;在超市,我给他讲超市里的物品等等;洗澡时,我给他认海洋球,告诉他颜色,他现在会用颜色造句了,比如像红色的苹果一样,像甜甜的草莓一样……等等。
3,坚持讲故事
书中有黄金屋,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天性。故事中有很多词汇,不自觉地融入到了孩子生活中的语言中。就这样,词汇量才逐日递增。
三,好习惯
首先罗列他比较典型的好习惯:每天自己主动看书,自己吃饭、洗澡、刷牙;能帮忙做家务。这些是他每天坚持的,其他的算作坚持要培养的好性格吧~
1,孩子是白纸,从小开始
三岁前简直是孩子习惯最佳培养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都照单全收。所以,从他两三个月时就开始了。刚开始我做什么时都会讲出来,比如说:看,妈妈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了;妈妈坐公交车让给老人吧;要吃饭了,妈妈要洗手啦……等等等等。等他大点时,就真的很多就照做了。不要怕他很小时听不懂,他在慢慢感知呢。
2,全家都动员,不能光靠妈妈
可以说在孩子好习惯培养方面,最头疼的还是婆婆的不理解。记得孩子小时侯,儿子要乱爬桌子,婆婆立刻去抱下来;孩子想自己吃饭,吃得到处都是,婆婆就会说很久;孩子玩沙,婆婆很担心儿子吃到了嘴里。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能干净、听话、乖。婆婆不能理解为何我在孩子那么小时从来抱着,不用推车;不理解小孩明明小听不懂,为何还跟他不停说话;不理解为何我要给孩子念书听,讲故事;不理解为何孩子发烧了居然还不如打针;可是不同时期孩子有不同特点。这种对幼儿自由的尊重和理解不是那么简单做到的。我当时还是不顾婆婆反对,坚持自己育儿方法。可是回头看,好像儿子脏兮兮地长大的,好像是提心吊胆得长大的,好像是调皮捣地长大的,可是他却习惯不错:从脏兮兮的自己吃饭到现在锻炼得能自己坐着好好吃饭;从乱溅水全身都湿到现在能自己在洗澡时开发水中游戏,并能帮我洗衣服,洗菜、拖地;从到地上乱爬乱翻,到现在运动能力好,并有安全意识;从玩脏泥巴全身都是到现在的会照顾小蜗牛、小蚂蚁,用树叶给它们盖被子;从在墙上乱画,到现在有好的想象力;从我大部分选择抱着他或牵儿子出门,儿不用推车,到现在他能更多地更细致地欣赏路边风景,并能表达自己的想象;从在水果店里乱摸,到现在对各种蔬菜水果都能说出名字,特点……等等。也正是这些成长,婆婆才慢慢开始理解。由于理解,才更多地参与进来对孩子的引导,这不,教儿子画画、拼图,坚持不喂孩子饭,奶奶现在都走在了我们前面了,有时还不忘提醒我们。
育儿分歧是我们很头疼的事,但是要学会用好的结果引导家人的理念,并用同理心和家人好好沟通,改善让人喜出望外。如果长期一个人奋战,长期下来让和睦的家庭走向另一个方向。妥协不是良方,还是要慢慢找方法。
3,真正的习惯就是一种坚持,类似于每日吃饭
从看书的习惯说起。
从儿子未出生,我便开始喜欢上一些书。看着看着觉得比电视有意思。等他出生后,我不自觉天天给他讲故事,等大点了,坚持给他看书,摸书。他很小时,我每天必然先给他讲完故事、摸会书再和他起床吃饭。记得家人都觉得我那段时间特磨蹭,因为我要带儿子做完这些事还要去上班,而养成习惯之初并没那么简单,所以其实我都早起做准备了~由于大量的带孩子看书,并且我心里也把这件事当作习惯,儿子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翻翻书,自己看看。晚上不看书不肯睡觉。如果早上看到我在干别的,他会在拿一本书在我身边坐着,自己看书,翻书,也不打扰我。现在每次看书能坚持时间越来越长。这是一个最明显的我觉得类似于他吃饭一样的习惯。
看书的过程:
我编故事,他听——我照着故事书讲——看卡片书、洞洞书、立体书——、玩贴贴纸——看有字巧虎系列、绘本书——看幼儿画报等字多一点可以培养逻辑性的书。期待儿子后续能讲故事给我听啊~
再说第二个习惯:自己吃饭。
孩子在1岁2个月,也就是会走路那时,我发现他有了想自己对自己拿勺子感兴趣了,于是铺了一张大塑料袋在儿童餐桌下面,让儿子自己乱倒腾,吃不好我再喂点。刚开始儿子弄的到处都是,可是到了1岁10个月时,那一天突然,他自己拿着勺子吃完了一整碗饭。从那天开始,儿子的饭我再也没喂过……虽然现在自己吃饭也嘴上到处都是,但相信一定越来越好。不用给孩子喂饭了后,家长省心太多,因为总算可以不用等大家和孩子都吃完了,我再去囫囵吞枣地吃点了。儿子好好吃饭,对他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很大作用。儿子自从一岁时被家人传染感冒,高烧打过一次点滴,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怎么吃过药,除了预防针就没打过针偶有感冒发烧,大多数通过物理治疗方法,自愈的,所以抵抗力越来越强。最神奇的是大冬天每晚蹬掉被子睡一整碗,居然不感冒。
习惯来自于我们家长的价值观,比如你认为对人要有礼貌,便会主动教孩子;你认为孩子应该分享,也会去引导他。所以我现在就是把自己觉得好的教给他,并让它像吃饭一样天天不经意发生,就成了习惯。
四,性格
1,从爱动物、植物中培养爱心
孩子要能爱爸爸妈妈,爱家人,爱他人,有小爱啊,从爱他最感兴趣的动植物中做起。
儿子爱要泥巴,泥巴上会有小虫子,最初的孩子并不是第一个动作就是去踩死它们,这时侯如果教育儿子小虫子家庭是可爱的生命,和我们一样,应该保护,爱护,他日后就不会认为虫子是有害之物。所以现在儿子看到蜗牛,蚂蚁,会关切地问,这是蚂蚁宝宝吗?蚂蚁妈妈去哪里了?我摘片树叶给他盖被子。对于植物,我把爱护植物和他喜欢的玩水游戏结合起来,让他用他的小喷壶给植物浇水,他真的乐此不疲。
现在儿子每天给爸爸妈妈奶奶送上香吻,也是爱心的体现吧~
2,从生活点滴培养独立性
我是一位懒妈妈,其实本身也不勤快,在儿子生活琐事上就更懒了~比如碗让他自己洗自己的,自己的衣服自己脱掉吧,自己的鞋子自己穿上吧,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我总表现得不情愿给他做我觉得他自己的事儿,即使他还小。也是因为懒妈妈,儿子还是有点勤快的,自己饿了自己去吃饭,地脏了,自己洗好拖把拖干净,自己的衣服自己脱……
3,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在我们大人眼里是陶冶性情的地方,在孩子眼里那里有最天然的秘密,也有开阔,有花草虫木,有不一样的乐趣。所以带到山野中玩也是我们常做的事。孩子本性喜欢简单、纯粹得事物。
五,挫折让我关注孩子专注力
上周周日,带儿子参加早教,本以为一切都还好的儿子让我惊讶万分,老师跟我说:儿子聪明,但太爱动,不能融入集体。
这件事是我们来参加亲子课程,抱着儿子进屋,他极力反抗,盖大哭,并要去要自己的。而且到处跑。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面同龄的孩子在跟着老师拍拍手、转圈圈的样子,我心里沉甸甸的,对自己担心愈发强烈,担心他上幼儿园后坐不住,不听话,会马上成为班上那另类的孩子。同时我也对自己带孩子产生了严重质疑,觉得我这个做妈妈的还是很失败。
经过和老师沟通后,我分析了2个原因:第一,专注力不够;第二,完全无规则感,所以难以融入集体。
回家后,我立刻做了一些事情。
首先本周我每天坚持5点多起床,然后准备好自己的工作安排,自己安排好他起床后要和他一起做的事,争取让安排能完整执行下来。
我将家里所有玩具和书收起来,每日拿出一到2本看彻底,再拿出新的书来。玩具每天更换。并在家里和奶奶,爸爸沟通了此事,让他们配合改善。为了能让奶奶在家带孩子时仍不忘记给儿子好习惯,也为了让儿子也能认识到自己哪些做的好,我做了2张表:“每周好习惯记录表”,“每周事情完成记录表”。这个方法马上对奶奶有了效果,因为目标被我量化了,奶奶知道如何引导了,奶奶为了完成任务,多打勾,对儿子的引导就多了耐心。对儿子也有了小小的改善。比如看书会让我讲多遍,而不会一本未看完又要求讲下一本。对我自己也有进步:由于一天只有那么一两本书给儿子看,所以我给儿子讲的更细,每页会引申一些知识点给他讲,而不会像之前那样一本随便照着讲讲就下一本。
这个方法一周下来,儿子专注力有所改善。儿子看书时间延长了些,玩具也不会三心二意了,比如拼图就可以坚持思考并自己拼完一整张完整的了。对于拼图,积木类玩具,家长一定要引导,当然不是直接告诉,不然到了教难一点的地方,孩子没有耐心很容易主动放弃,后续就会慢慢没了兴趣,再捡起来就难了。
如上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冰山一角的心得,心得太多太多,有好的,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没办法全部记录下来。用欣赏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