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先祝母亲们节日快乐。
作为节日礼物,帮妈妈的kindle买了几本书,都是她喜欢的作家:严歌苓,王小波,东野圭吾。
妈妈喜欢看书,从小我和妹妹都受妈妈影响,娘仨呆在一个屋子里,每人捧着一本书,互不干扰,却气氛温馨,沙沙的书页翻动中,是心有灵犀的彼此呼应。
去年妈妈开始习惯用电子阅读器看书。时代变化太快,无论书的载体如何变化,她的阅读习惯却从来没改变。无论在哪里,都随身带一本书。
记忆中,关于妈妈和书,有三个故事,印象深刻。
故事一:漫画世界那扇门
记不得是小学几年级,可能是三年级吧,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家新开的租书的书店,里面有好多好多日本漫画,全部崭新的成套的漫画书。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但是中午要回家吃饭,下午还要上课,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作主张问老板租一本书多少钱。老板说三毛钱。如果要拿走还要交一块钱押金。我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但是我就租一中午,下午上学就拿来还并且付租金。老板问了我哪个小学哪个班,然后记在本子上,就让我带回了家。那是记忆中 第一次敢自作主张决定一件花钱的事情。中午回到家,和妈妈说要三毛钱,妈妈问干什么用,我说要给租书店的老板,不记得妈妈当时的反应,但记得下午还是拿到了三毛钱给租书店的老板。那本漫画其实一个中午根本看不完,现在也不记得那本是描述什么内容的漫画,那种斗胆自作主张的感觉,却还能体会。
那家书店的漫画我没有再租过,书店也没进去过。心里却从此有了一个念想:什么时候可以痛痛快快看一次漫画书。那个念想,在初中的时候,得到了第一次满足:同班同学家里像印刷厂的仓库一样都是成套 的漫画。就此,我就成了人家家里的常客。很少羡慕别人什么的我,羡慕极了同学的书柜。高中三年,没碰过漫画,直到进了大学,学校图书馆的漫画书,就成了我的新宠。后来改编成电视剧的《流星花园》上映前,我已经读完了全套漫画。看剧的时候,我是对照着书中的情节,边回忆边看的。所以起码流星花园电视剧第一部,是非常尊重原著的。
(二)《穆斯林的葬礼》和第一次思考未来
这本书是妈妈借单位同事的,看完之后,推荐给我看,当时我应该是初中一年级的样子。书很厚,晚上要写作业,所以只有中午吃饭的时间可以看一会儿。看的入迷的时候,别人说话听不见,午觉也不想睡,每天牵挂着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那本书的写作方式也很独特,是主人公的现在和主人公父母的过去交织着写,一章写女主人公的经历命运变化,下一章写主人公父母辈的命运变化,时空交错,命运交织,精彩绝伦。
也是那样的作品,让我第一次想:我的未来会怎样?也不记得究竟在当时的认知里,怎么考虑未来的,但是 ,那个想的动作是真的发生过。
那本小说也是我在中考前最后一本连续畅读的长篇小说了。那之后,断断续续,开始读《十日谈》。《十日谈》是没有“未来”可以考虑的一本书,读过的人就知道,内容是建立在欧洲黑死病爆发的那个恐怖的场景下,十位年轻男女躲避疫情而聚在一起,为了度过那段恐怖的日子而开始轮流讲故事来彼此慰藉。
我不知道这两本书对我的性格形成有多大影响,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些什么。
(三)床垫下面的武侠小说和古龙情节
应该是快中考了,同桌在看一本武侠小说。那之前,我是没有读过完整的武侠小说的。但是随后一番,却意外的很喜欢,就和同桌借了来读。晚上写完作业,开着台灯看一会儿,第二天醒来藏在了床垫下面。但是很不幸的是,被子是妈妈每天来叠,于是那本书被发现了。中考前看武侠,大逆不道的行为,妈妈让我还给同学,并且第一次明令禁止我再看武侠小说。
大概所有的叛逆,都被压抑在了心底,之所以这么说,是上了大学之后,除了漫画,图书馆的古龙悉数被我借阅完毕。而且武侠小说我只读古龙,金庸的一本没读完。原因无他,我喜欢古龙的文字的特点:极简的文字却让画面感蔓延……体会一下:“春。江南。少年。”
现在想想,阅读书籍最少的就是高中三年,似乎那三年除了教辅材料和试卷,任何有色彩的记忆都没有。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的高中三年是什么情形,如果还是基本差不多,那么可真是值得深思的bug~
终于人生到了这个可以自由选择什么书都不再有顾虑和障碍的现在,书柜里,漫画,推理,古龙,应有尽有,然而此刻读的书却越来越工具化和功利,却找不到少年时读起来的酣畅淋漓和投入沉迷。
感谢所有的阅读经历,更感谢妈妈对我的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
今天母亲节。祝妈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