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命运安排还是自己的选择?
要是前两年的自己,也许会对命运之神的安排抱有希望。现在都能脱口而出的回答则是“爱情肯定是自己的选择”。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 Benjamin Norman 对于这个爱情宿命论分别比对了俄罗斯和美国的价值观的现状,其中包括了对于伴侣的期望,探讨婚姻作为契约机制(the coveant regime)的特质。
俄罗斯是倾向于“命运制”(Russian Regime of Fate),而美国倾向了“选择制”(American Regime of Choice)。而美国人处于亲密关系中会提出的问题有:
Does a partner fulfill your needs?
Do you feel comfortable asserting your rights in the relationship?
Does your partner check the right box?
你的伴侣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吗?你赞成在恋爱中主张自己的权利吗?你的伴侣具备你想要的东西吗?
契约制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选择最重要伴侣的方式与选择烤面包机的方式并不相同。在人生的洪流中,你会遇到一些让你心潮澎湃的了不起的人——通常是在复杂的漩涡中。你会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超出了你的预期和可控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你在慌乱地试图弄清这种时候你的正确反应该是什么。
当你们被拉到一起,共同做出承诺时,那个漩涡并没有停止,你们只是要一起驾驭它。在契约制中,比做出一次正确选择更重要的是不断努力为这段关系服务。
订立契约的人往往具有“我们”的意识。关系本身的良好状态是第一位的,伴侣的需求是第二位的,个人的需求排在第三位。只有每个伴侣都尽可能地把对方的需求置于个人需求之上、知道对方会做出回报,契约才能成立。
契约制的根本真理是,如果你想到达承诺之地,你必须停止选择。长久成功的婚姻中的人已经走过了那些脆弱的站点。他们克服了自负,学会了完全依赖对方。他们遇到过难以应对的情况,努力克服了它们。他们经历了所有正常的表白、道歉、辩解和宽恕,在对方毫无可爱之处的时候给予他/她最多的爱。
只有在你知道退出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时,在你确定对方的爱不会消失时,在你知道化解危机的唯一方式是更加深入这份感情时,你才会做所有这些。
契约的最后一个特性是,这段恋情不只是关于它本身,而是服务于一些更大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最明显的目标是养育孩子。但更深的目标是实现自我转变。订立契约的人努力去爱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自己的可爱之处。他们希望因此变得不像从前那么自私。
作者 Benjamin Norman 在提出契约制是具备前提的:恋爱方式是一个让人不快乐的阴谋。爱情实际上是一种比自我利益更强大的力量。
Love is realistically a strong force than self-interest. Detached calucation in such matter is self- strangulating. The deepest joy sneaks in the back door when you are surrendering to some scared promise.
而处在亲密关系之间,算计是一种是自我扼杀。这样的境遇听着非常的苦痛,但是并非体会不到快乐,只有当屈服于某种神圣的承诺时,最深的快乐才会悄然而至。
看完以上,你还觉得爱情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