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照千篇一律,为什么大家还要拍

某种意义上,旅行照定义了我们的旅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他们在网站上曾经浏览过的图片作为出行的目的地,并在当地拍照留念。不管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系列还是BBC纪录片的网红打卡地,都成为驴友们重要的参考坐标。

香港,这个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际大都市,740万人口挤进426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每年依然游客如织。现在你只要打开APP,上面详细告诉你可看的地方,细致到最佳拍摄地点。通过手机应用Explorest,你甚至可以将自拍的视角设置在任何一个地点。这款APP通过一个装置连接相机,点击APP上的推荐地标,你可以锁定你的位置,然后调整到最佳视角,拍出你最满意的自拍。某种意义上,旅行照定义了我们的旅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他们在网站上曾经浏览过的图片作为出行的目的地,并在当地拍照留念。不管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系列还是BBC纪录片的网红打卡地,都成为驴友们重要的参考坐标。

目前,社交媒体上最火爆的两个问题是:“这是哪里拍的?”以及“这个地方怎么去?”一个资深驴友介绍说,“现在的游客越来越挑剔,他们不但只吃当地人常去的餐馆,而且,他们会充分搜罗当地资深人士的地道知识,然后安排自己无缝连接的文化游。”

但Explorest毕竟只是做了游客已经做的事,前赴后继地拍摄他们已经在网上浏览过的白金汉宫、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哥本哈根长堤公园的美人鱼。相同的地点、同样的脚本,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同样目的的游客,而这些照片又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游客的匮乏而单调的旅游审美。不得不说,审美是双向的,你可以向世界敞开你的心扉,同时也可以强将世界原封不动地摄入你镜框的方寸之间。


Camera lucidas

旅游的标准化形成于18世纪,那时候流行的旅行手册开始引导人们浏览生动如画的“风景图”。手册记录了当时的旅行标配:Claude眼镜丰富了色彩,鱼眼视角下的场景利于素描。同时投影描绘器(Camera lucidas)将影像转移到页面上。这些工具如此笨拙,很快被银板照相法所取代。1839年引进的外观似一个木盒的照相机被很多绅士带到希腊和埃及用于旅行拍摄,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旅行生活。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些早期的摄影设备不但笨重不堪,而且操作费时,他们宁可选择明信片。

柯达系列产品的诞生给旅行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的这种轻巧简易的照相设备给成千上万的旅行者带来了福音。只要轻轻一按,他们就可以捕获自己的旅行场景。虽然这种场景逐渐显得千篇一律。

平心而论,人们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往往首先是被照片吸引的。正如社会学家Dean MacCannell在他的1976年出版的书《旅行者:有闲阶级新论》中观察到的:图像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将一个不知名的地点从默默无闻中发掘出来,使她们成为地标并促使旅行者为了找到原地而趋之若鹜。

到了一个熟悉的地点,游客们就拍下来证明自己来过——这几乎成了社交圈的一个仪式。甚至周末的意义就在于拍了一大堆各种照片,哪怕这些照片早已在小册子或者电视节目中出现过。一个完整的旅行必然起于在各种渠道浏览到的目的地的照片,终于旅行者在朋友圈发出在该目的地拍的各种自拍照。

不在目的地拍照留念,旅行者总觉得缺少点什么。2018年末,笔者在意大利北部多罗米蒂山区旅行,就看到一堆堆的游客排队等着拍摄著名的盖斯勒奥德尔群山。攻略中该地的最佳拍摄机位在一个农舍仓库的牛粪池附近,摄影爱好者如果足够耐心,会静静地等待日落十分,据说在这个最佳观测时间,山体会呈现出一种罕见的紫色,奇幻无比。


盖斯勒奥德尔群山

随着数字相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二十一世纪的游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各种相似的照片充斥坊间。那些多年来流行于旅行手册上的地点,由热门到渐受冷落;或经游客之手,在寂寂无名之后又逐渐受到欢迎。你发在朋友圈上的被点了无数个赞的某地田园风光,可能只是你在某个社交媒体上的匆匆一瞥的某张照片,你心血来潮地去了原地打了个卡而已。

对我来说,要想摆脱这种拍照的冲动何其艰难。当然,我也知道排队半小时只为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拍张大卫雕塑的照片是有点傻,数字化时代网上高精度的大卫照片多得是。但我还是抑制不住这种冲动,挤进高举手机和自拍杆的人群,在大卫像前匆匆一摄。仿佛少了这个动作,整个美术馆之行就不完整似的。为什么会这样?

雕塑:大卫

有人说,拍照某种意义上是对眼前的一切的占有,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人们通过搜集世界各地的照片和各种纪念品,来强化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说服自己其实世界很小,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然而吊诡的是,收集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你正在失去她。作为旅行经验的留存方式,拍照同时也是一种拒绝亲密接触的方式:将旅行体验局限在寻找适合摄影的地点,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合适的影像和纪念品上,这到底对不对?

研究显示,习惯拍照的人更容易遗忘当时的场景。参观博物馆的人如果拍了照,就不太能够记住所参观的内容。

当然,拍照本身是忠实记录所经历的场景的方式。或许问题并不在于拍照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们使用的方式。对于大多数普通游客而言,他们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探索者”,但他们仍旧可以用严肃的方式经历眼前的这一切。而照相机或者Explorest这样的手机应用,可以帮他们做到。毕竟不得不承认有这样一些游客,他们在每次拍照之前以及间隙,总是认真观察和欣赏,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波西塔诺Positano

在意大利的自由行中,我随身携带尼康相机,从阿马尔菲到威尼斯,从罗马到佛罗伦萨,行摄一路,不想错过每一个场景。拍照之前做好攻略,拍照的间隙也不忘细细品味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但也不是每处必拍,在梵蒂冈博物馆或乌菲齐美术馆就让相机歇着,专心致志地看每一件艺术品。因为艺术品就是一个生命,你只有与她对视,敞开心扉去叩问她,她才能为你绽放那份历史的荣光、那朵生命的绯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