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单位里好几个人刚刚荣升为宝妈,坐在一起的话题也自然而然转为宝宝啦。
关于宝宝的教育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必须自己带宝宝,有的说自己没有时间带。后来发现,天天说自己带宝宝的,反而是买了一堆早教用品,然后丢给了自己的婆婆让婆婆陪着看书讲故事玩耍。而天天嚷着说没有时间带宝宝的,却是挤出仅有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
今天刚好一个宝妈给她家宝宝买的绘本故事回来了,大家也就聊起了绘本。我以为只有我发现绘本不仅仅适合小朋友阅读,大人看了也很喜欢,很暖心,结果发现,各位宝妈都很喜欢绘本,而且是因为她们喜欢所以才买了回来给宝宝讲。
那绘本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力能够同时虏获小朋友和宝妈的芳心呢?
先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绘本吧。记忆当中,在我的童年时期,似乎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能够看那么多的书,有那么有意思的绘本。
我记得当时看的最多的是漫画,《老夫子和大番薯》《七龙珠》《多啦A梦》等等。上课的时候还偷偷藏在课本后面,翻着看。
那时候看漫画就是童年的一大乐趣。很多出版社出版集团还会出漫画专栏,报刊杂志。像在我四五年级时看的《漫友》杂志,那时候经常会出一些不同类型的小漫画,连载漫画,每周每月都是守在书店,等着新出的《漫友》杂志。但现在看漫画,基本都是在线上看了,线下销售的漫画很少见了。线上的好处就是类型多,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只要有网,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可以观看。而且很多的漫画都被拍成了动漫,大家也都更愿意去看动漫。而这个时候大量的绘本出现。
绘本是什么呢?绘就是图画,本就是文本,绘本也就是画出来的书,它是以绘画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同样漫画也是画出来的书呀,也是图片配文字。那么绘本和漫画有什么区别呢?
1、绘本是以图画为主,表现大幅完整的图画,而且多是单篇幅。而漫画是多篇幅的,侧重于多角度、多篇幅、全方位。
2、绘本也是讲故事,但却不要求故事性,不需要连续的故事结构。而漫画是表现一个故事情境,内容篇幅较长,以讲故事为主。
3、绘本倾向于表情情绪和气氛,所以单幅画面也会很暖心。而漫画会以故事情节,来操纵读者的情绪。
因此,漫画常常被拍成动漫。而绘本只是通过当时一眼的视觉而传递内容,情感。
绘本是以图画抓住读者的心,用小小的一幅画面,表现无声的语言,撩起读者的情绪。现在想来,高中时候读到的安东尼的《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那还属于漫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绘本。
不过同样是以画面抓住人心,他们做到了。我喜欢画画,当然也就喜欢绘本了。但第一次被绘本暖到的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一本绘本《你今天真好看》,里面小龙的故事,像极了和现实中和妈妈的对话。很生活画,单幅画面表现一个场景。同时也是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击中了我的内心。因此,爱上了绘本。
一说起绘本,大家都能想到小朋友,好像绘本就是给小朋友看的,因为小朋友还识字不多,大部分都是看图识字,所以,绘本是小朋友的专属。但是现在的绘本不仅仅是面向小朋友,很多绘本都可以给大人看。像我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一本《去旅行》中国版,这本书是讲了很多中国的旅游景点,带着小朋友不出门就游遍中国。还有各地的美食,介绍各地的文化背景,名胜古迹。书中文字也相对较多,所以比较适合6、7岁的小朋友,识字量相对较多一点。有很多的东西,我都不是很清楚,阅读完这本绘本,都给我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本绘本除了中国版还有日本版、欧洲版,家长可以陪小朋友边阅读,边游玩。
当然绘本多是大人陪小孩子阅读,那么绘本当然要有小朋友看待世界的角度,想法,要有小朋友对世界的理解他才可以读懂。但绘本都是谁画的呢?当然是大人。那么,一本小小的绘本,就是一个大人将小朋友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万事万物的解读放进去,似乎这可比写一本小说难多了。
最初,我们接受绘本是从引进西方经典绘本开始的,那绘本到底有什么用呢?既然被接受肯定是有用的才会去给小朋友看。但今天,我观看了一个演讲,题目是《“无用”的绘本》。演讲者当然就是一位绘本作者,他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绘本的“无用”之用。
书店里很多大人宝妈宝爸们在给小朋友挑绘本,但他们却并不知道该买哪一类型的绘本,只能是问书店老板:“我家孩子不听话,比较闹腾,有没有让他安静下来的绘本呢?”这时候老板拿来了一本故事绘本,也就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的睡前晚安故事。爸爸妈妈们很高兴就拿回了家,每天给小朋友讲故事,发现当小朋友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很专注,似乎进入到了故事场景中,就不会再闹腾了。
现在有用的绘本很多,教小朋友吃饭穿衣,各种学科的,都是用绘画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接受。而且还有表现孩子们的情绪的绘本。比如《野兽触摸的地方》,这是美国绘画大师莫里斯·桑达克1963年时的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讲孩子负面情绪的绘本。这本绘本就在当年就获得了美国《纽约时报》的最佳图画书奖,1964年又获得等同于绘本界奥斯卡的凯迪克奖金奖。
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绘本,他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穿着狼外套在家里闹腾,他没完没了的闹腾惹怒了妈妈,妈妈朝他吼到:“麦克斯,你这个野兽!”麦克斯:“我要吃了你!”这下妈妈更生气了,不许他吃饭让他回屋反省。
当天晚上他的屋子里长出了森林,他很开心,他向森林走去,遇到一群野兽,野兽们把他当成了国王,从此他就命令野兽折腾,各种折腾。折腾了很长时间之后,野兽们都累了,他就觉得没意思了,感觉好孤单。
过了一会儿,他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他要走了,要离开森林,回家吃饭,但这时候,野兽们说:“你不要走你不要走,我们要吃了你!”他还是走了,回到了他的房间,这时麦克斯心情开始舒畅,不再拧巴了。绘本的最后一页写着:饭菜还热着。
结束了,没有图画,只有这一句话。整个故事表现了麦克斯从最初的闹腾,到后来和怪兽玩耍,完全放飞了自己,到后来他感到孤独,再到最后他回到家里,想起妈妈做的饭,这时候的他情绪完全释放了。这个故事就是让大人们发现,原来小朋友也是有小情绪的,会有负面情绪,而且还会自我消解。
其实每一本绘本都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对世界的感受。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从很孤单的孩子,他是出生在纽约的犹太裔孩子,所以父母不许他出去玩,外面太乱了,害怕他出去有危险,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很羡慕,也想去跟他们玩。因为他的孤独,所以他在自己的心中,形成自己的完整的小世界,来弥补他童年的孤独。
绘本之所以会受人们欢迎,就是因为,作者画的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像绘本作者向华说的:“每个读者都能从绘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这样回想起来,我为什么喜欢绘本,就是因为在绘本中,那样的小故事,是我曾经么有得到的,或者是我感同身受的,曾经有过同样的场景。而面对同一本绘本,每个的理解都不一样。像今天买绘本的那位同事宝妈,她会在给宝宝讲绘本的时候手舞足蹈,像是在给宝宝演示一样,而她就是很喜欢绘本里的故事。她以她理解的内容,给宝宝展示,告诉宝宝整个故事情境。
绘本原本就是给儿童设计的,他们喜欢好玩的,有趣的,但绘本都是大人创作的,怎么抓住孩子们觉的好玩的点呢?有一次向华去学校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当他讲完之后,旁边的老师问孩子们:“向老师讲的好不好呀?”“好。”“好玩不好玩呀?”“好玩。”接着,老师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教室里瞬间安静了,老师又说:“这个故事讲了要遵守纪律。”向老师赶紧把老师叫到外面。原本一个好故事,被老师这么解读之后,就变了味道。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老师却用他大人的思维,强加于孩子们身上。瞬间让故事在孩子们心里不再那么有趣。
在我们老一代,他们的书都是纯文字的书,那是有用的书啊,但是对于小朋友,那就是个“灾难“,因为他们不喜欢,没有图,看不进去,小朋友们看半天也不懂。但绘本,有图画,有简单的文字,他们喜欢。图画多于文字,似乎无用,但却有“无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