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讲习惯养成,往往会提到跑步、健身、合理饮食等等话题,二十一天也好,一百天也好,“好习惯”就妥妥的上线了。不说是不是真的会养成好习惯,这类文字看多了,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要拿健身开刀?
另外一些常被拿来培养的习惯有:
- 学习某样课程,比如英语六级,这来自学业压力;
- 早起早睡,规律生活;
- 一样不能用来吃饭的技能,比如画画、乐器;
- 远离电脑、手机,注意力分散的黑洞;
- ……
比较一下,我想到几个健身的正向力量:
1. 懒散是强大的舒适区,健身是主动抵抗的好方法之一。
体型影响到健康,医生会建议适当运动,而保持良好的体型和状态,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往往人会在卧病在床时,才深刻感受到健康时的好,而下床就忘了这些体验,因为我们又回到了舒适区。
健身是主动体验轻微痛苦的方式,是从舒适区踏入成长区的训练。远离舒适区,是人自律的方式。
2. 健身是体验时间维度积累的好办法。
大部分习惯养成,是依赖时间长度积累的,比如画画、乐器,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很难看到成果,也很容易中途放弃。
在我看来,健身是相对容易看到成果的一种方法。尤其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坚持一两个月的快走、慢跑,一定能体验到身体状况的变化,从而感受到习惯改变的好处,积累自信心。看到自己腰带又要紧一个扣眼,原来的裤子又能穿上,是什么一种感觉?
除了自信的产生,意志力也慢慢的滋养出来,这东西也需要锻炼,并非谁天生就比旁人多几倍。
3. 健身门槛低,简单易行。
相对而言,健身不需要添置太多装备,开始阶段不需要考虑金钱时间的投入,出门或者在室内徒手就可以开始。
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人们会拿买器械、健身卡当作仪式,这些举动应该发生在健身一段时间后,习惯逐渐形成的时期,开始阶段这么做往往会打水漂,浅尝辄止。很多跑步书籍里,都提到开始跑步只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当然还有你的双脚,仅此而已。
4. 健身是一件值得培养的习惯,也是自己的习惯。
有些想要养成习惯的目标,浅薄的可怜,比如:每天用洗面奶洗脸,比如出门前看看是否忘带钥匙。这么简单的事儿,属于生活细节,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注意力确实,只需要把生活系统一点、每天结构化一点就好,如果正经八百的当作习惯来培养,虽然很容易实现,然而没有多大成就感,意义不大。
健身的效果是容易显现的,也是需要时间累积的,重要的是,健身的成果是享用终身的。看看公园里健身的人群,有很多是到了一定年龄出了状况才被动去健身,如果早点有了好习惯,会节省很多未来的时间和可能的风险。
结语:看到一个段子,讲的是能吃的胃和减肥的心每天对抗,看看谁赢。其他习惯养成也和健身一样,是自律的一种实践,是内心欲望和意志的不断争斗,结果如何,只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