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这样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句话强调汉乐府诗在创作方面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如果深究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和体现,我们还是要从叙事指向与情怀表达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汉乐府民歌与孔子说诗的“兴观群怨”说、《诗大序》的“诗言志”说相联系,它在创作的过程,每个诗人根据所见所闻,所创作的诗歌在情怀表达上也是各不相同,都有一定的思想指向,但主要分四类:征战之苦、贫民的悲苦与反抗、爱情与婚姻以及忧生嗟叹与长生企慕。现在让我们通过作品来体会这四种具有不同情怀的诗歌,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不同心境与想法。
首先是表达征战之苦的诗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莫过于这首《战城南》。诗歌前两句就将这场激烈的战事的结局叙写的真实,使人心痛不已。大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战士们的尸体,成群的乌鸦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叫人如何不痛心。这首诗不同于其他的战争类的诗歌,它的重点并不是表现在战士们的英勇神武,而是更多的表现了战死者的哀痛与凄凉,这也是具体体现了乐府诗歌从现实出发,就事论事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是表现贫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汉乐府以贫民的悲苦为题材,常常是以家庭为对象,其中这首《东门行》更是将当时朝政腐败,宦官当政,战争不断,百姓们贫困的现状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描述一对穷苦家庭的夫妇因思索家中没有余粮,日子虽然已经过不下去的情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这样的生活让诗中的男主人公难以忍受,他不顾妻子的反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反抗的这条路,毅然的“拔剑东门去”,诗人在直白的叙事中,抒发了生活重压下的悲愤情怀。
自古以来,婚姻与爱情一直都是重要的主题。在汉乐府诗中也不例外,其中的《孔雀东南飞》至今还被世人广为流传。这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诗人以长篇叙事的方法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在经过焦母的强休,哥哥的逼嫁后,最后双双投井而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这对夫妇俩的同情与哀叹。
最后的这种类型的诗歌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许多人开始期盼自己可以长生,感受这个世间的快乐,可以不用再忧心自己的生老病死。于是许多诗人开始幻想自己通过服用某种仙药可以长生,这也通过“延年寿命长”“采取神药若木端”这样的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汉乐府在汲取先秦时期《诗经》的艺术表现的经验基础上,开始有所创新,将诗歌创作的重心放在以叙事表现社会生活,且比《诗经》表现的更加细致,也更生活化主要表现在: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如《有所思》中选取女主人公因所爱的人有他心而催焼信物的场景以她的心理活动表现曾有的挚爱和“相思与君绝”之后的人生痛苦,其次善于运用质朴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不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进行堆砌,使读者读起来没有任何的距离感,人物也更加的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最后在汉乐府诗中也不乏有借助景色来营造环境气氛的,如《陌上桑》开头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在这旭日东升的背景下,秦罗敷碎步南行至城南角采桑,霞光映衬着她的美丽。
汉乐府诗之所以现在仍然被人们广为传诵,很大程度上都离开它的这一写作特点,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利用这样的手法创作成诗歌,这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