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场景
(1)有5个元素:人、地、时、事、情感,一个场景可以由以上5个中的几个元素构成,元素越多用户需求越明确;比如辛苦一天回到家想吃饭好吃的犒劳自己;那么在这个场景我的需求很可能是一顿外卖烧烤,5各元素下对应关系如下:
关于可以取5个中几个元素形成场景,作者举的例子很恰当(再加上情感就更好了,比如第一个场景下满足的情感是愉悦),如下图:
二.基于用户场景进行分类的实例
(1)京东等电商类分场景做商品分类——满足闲逛人群需求(有明确购物目的用户直接去搜索了,该类用户不适合场景分类),让用户在工作中送礼、装修等事件,发现更多原本无意购买,但能产生浓烈兴趣的东西,是刺激消费;
(2)美团等OTO类分场景做商品分类——以夜生活或者周末这些场景中的时间元素挖掘用户需求,打破不同品类之间的界限,如在夜生活中可以推荐夜宵、也可推荐KTV酒吧等娱乐场所;
(3)去哪儿等旅游APP的分场景做商品分类——以“青春范儿”这个包含人群和旅游的元素的场景,展现旅游攻略、酒店和团购预定等相关商品;旅游中的需求和场景结合最深,人在本地、异地,在出行前、出行中的需求都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在行前,产品常常推荐机票、酒店、旅游路线、特产美食等等,而当你到达目的地酒店后,推荐的常常是酒店附近的美食、景点。
(4)OPPO等应用市场分场景做APP分类——比如基于“把你放在心上的”这个描述,融合场景中感情元素做分类。
三.如何在产品中搭建场景
当把一件商品融入到一个需求场景中后,用户的兴趣除了对商品本身外,有时也来自这个场景所带来的情感认同。
不论是来自对商品的,还是对情感、场景方面的认同感,要形成这种认同感首先要建立商品和用户的联系。大多数的产品一般常从五个方面进行切入:
1.人与人
通过人群属性对商品进行分类是最常见的方法,“大学生开学必备好货”、“情侣周末必逛的好地”等等都是基于人群进行聚合的专题内容。
在这种场景中可以使用的技巧是符合人群属性的特征,如大学生和低价、老年人和健康、白领和品质等。可以用KOL推荐等打造商品价值;
2.人与地
围绕地点建立人和商品的联系在旅游APP中最为常见。一些旅游APP中常推出的“旅游锦囊”,就是一种基于“地”进行商品分类的专题内容。比如在出行前,为异地,主要需求是选择目的地、订机票、景点门票、酒店以及找美食;到达目的地之后就是附近景点和美食。
所以出发前适合用周边游和长途游这样的场景来做分类,提供景点、酒店等商品推荐;在出发后可以推荐本地附近景点和美食等;
3.人与时
通过时间围绕建立人和商品的关联主要表现为:借势热点、节日等时效性较高的元素激发场景共鸣。之前的情人节例子就属于此类。比如“夏季潮装”、“情人节必去的25个餐厅”等;
4.事与事
利用上下游关联做场景推荐。我曾经在一家餐厅吃完饭后,服务员赠送了一张附近KTV的优惠券,后来我去到这家KTV,原来他们也会赠送这家餐厅的优惠券。虽然餐厅和KTV在属性上本不属于一个类别,但是在场景上却能串联在一起。
在一些O2O产品中,会在一个主场景内为用户规划出一些行程路线出来,比如类似“北海公园附近遛娃好去处,吃喝玩乐轻松游”这样。先为用户定好一个基调——遛娃,然后推荐的内容则会是包含了多个垂直品类的内容;
5.营造情感幻象
利用文案描述提供给用户美好情感的幻象,产品基于该情感做推荐。比如旅游类APP会做“感受自然”分类,营造除干净美好净化心灵的情感幻象,使人心之所向。
四.为什么要做基于场景的分类
(1)提升产品数据表现:包括用户数据(活跃度、留存率、停留时间等)、销售数据(订单量、成交量等);
(2)完成闭环,打造产品价值壁垒:如O2O类如美团APP在“情人节”这样一个场景下,从娱乐项目推荐(外出旅游、看电影)到打车到美食推荐甚至到酒店推荐,完成情侣情人节约会这样场景下的完整闭环,从用户角度来看提高用户效率,根本不用切换软件哦~
(3)促进消费低频和高频等不同种类商品的互相带货:如美团发现中的“出去浪”这个分类下,将消费低频的旅游和消费高频的饮食结合在一起,互相带货·
五.总结
以上总结为如下图:
原文链接:http://api.m.pmcaff.com/article?id=1218827464363136
思考.用户如何将手机内APP分类
大概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同一个认可能按照一个维度来划分,也可能多维度交叉划分):
(1)按照APP功能属性划分,比如地图类、视频类、社交类、电商类、游戏类等;
(2)按照满足自己何种需求划分,比如娱乐类(可以包含视频类、游戏类)、学习类(可以包含得到等学习APP、知乎等知识分享社区)等;
(3)按照图标颜色来分类,一篇碧绿(包括爱奇艺、PMCAFF、微信、美团)、红红火火(掌上生活、头条、小红书);
(4)按照生产厂家来分类:腾讯系(微信、王者荣耀、腾讯新闻)、阿里系(淘宝、支付宝)等;
其中(2)差不多算是按照场景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