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长大,那个年代虽然能解决温饱,但是食物仍然匮乏。那时候的零食是山楂糕和辣条,芝麻糖和无花果。知了叫的夏天,有放在泡沫箱里盖着被子带有淡淡奶油味的冰棒;北风吹的冬天,有走街串巷红艳艳的冰糖葫芦。
而即使是在食材并不丰富多样的年代,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最怕的却是热情的长辈一个劲儿的往你的碗里盛元宵,给你的手心里塞月饼,什么?手里拿不了?没事,口袋里还能放两个!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你回家一看大部分还都是五仁馅儿的!
那个年代,在闭塞贫穷的农村其实很难吃到真正的五仁月饼。首先是河北地区人民不太讲究吃,所以更不讲究做吃的了;二是五仁月饼的馅料食材丰富多样成本较高,在朴素年代并不好拼凑搭配。即使有,售价过高,劳动人民也舍不得买。
每逢过中秋,小孩子们盼望的是一年到头只能吃上两次的鸡鸭鱼肉和最大最圆的月亮。五仁月饼在当时并没有被"黑",但在它该出现的场合,也总是被冷落。如果当时有小孩子说不好吃,或许被骂挑食浪费,甚至有可能被揪着耳朵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有一次上学,母亲给我带了五仁月饼,塞了两个在我的小布包夹层里,鼓鼓的,硬帮帮。一上午我都被没有零食可吃困扰着,小手几次伸向书包夹层,每次都被那结实的触感消灭了食欲。
下课的时候,看到别人含在口中的酥脆芝麻糖,不禁暗咽口水。于是,两块五仁月饼交换两根芝麻糖,心满意足。
回到家,被母亲问到月饼好不好吃,做贼心虚的我敷衍了事,一个劲儿的点头,说挺好吃的,都吃光了。
谎言这东西,一旦开了头儿,就要负责任地一直演到结束。当时刚上一年级的我提前懂得了这个道理。接下来的几天,早晨上学之前,母亲总是笑眯眯的往我的小布包里塞月饼。
被我交换过芝麻糖的同学第二天就追着问我,明明说是枣泥馅的,怎么回家一掰开全是花里胡哨地五仁馅儿?她气呼呼地撅起小嘴,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和我玩儿了。
我只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摊开手示意很无辜。因为内心有愧,我帮那个同学做了当周的值日,以求得她的原谅。
而最让我头疼的还是母亲每天硬塞给我的月饼,下课时口中无味又无聊,掰开一个看,若是枣泥或者山楂的,还可以将就吃一吃,若是五仁馅儿的,只能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然后偷偷掰碎扔在教室东侧一处的隐蔽墙角。
后来发现我们班附近的蚂蚁越来越多,经常黑压压的一片成群结队。那时竟然觉得自己大概做了一件善事,供养了许多生灵。
再后来我不得不吐露了实情,因为那时的我已然想到了下一年,再下一年,再再下一年......的中秋.
母亲没有责怪我,她只是意味深长的望着远方。那时她大概想到,有一天我会成长,也会背井离乡。
2.后来我也真的背井离乡,兜兜转转一大圈,中秋节赶不回家的时候,扎根在记忆深处的是大枣树底下的团圆饭,挂在夜空中的月亮,和被偷偷丢掉的五仁月饼。
和朋友聊起小时候的中秋,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曾经被逼着吃过的五仁月饼。当我说起自己曾经因为不喜欢吃月饼,被逼无奈,偷偷的丢弃过时,好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这事儿我也干过!
当之无愧的,五仁月饼成为了几代人共同的中秋记忆。而五仁月饼真正的营养价值和它所传达的祝福含义是很多年轻人所不了解的。
五仁月饼馅料包含的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芝麻仁、橄榄仁都是养生食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寓意团圆美满,而且寓意远大于口味。各类果仁预示着硕果累累,和谐包容。
所以,一种美味的传承,寓意和情怀往往大于食物本身所带给人的味觉。
因为人们在享受食材的同时,调和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食物不单单是食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祝福的传播。就像钻戒,本无任何意义,人类却把忠诚伴侣的诺言交由它笃定。
所以说"恨谁就送谁五仁月饼",是在对你恨的人阿谀奉承,对五仁月饼的污蔑诋毁。
因为五仁月饼,只为中秋团圆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