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吧,管用!
上了初中的儿子寒假在家,加上课外班的作业,往往要做到半夜。
正好我也正在死磕自己的读书计划,那就一起并肩战斗吧。
以前读书,大多数是读小说,拿到一本书后,翻翻看看,然后拣感兴趣的章节粗粗的看,囫囵吞枣咽下全部内容.
对于文中具体的描写、语言是不关心的,只关心故事情节是否激动人心、是否惊心动魄、只想知道最后主人公的结局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
此次将书打开,重新阅读,发现用以前看的方式去读的时候,竟然读了后面,前面什么内容,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读书有很多种方式,有精读、泛读、粗读、朗读、默读。不同的读物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读法。
对于经常读书的人,只要看,就OK了,对于经常写作的人,日常的输出需要,输入的读书量更是惊人,说ta一目十行,那就是小瞧了!
记得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不会讲故事,每次孩子想听故事的时候,都敷衍他。
后来孩子上了小学,我才知道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对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近乎一年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在三餐饭前饭后必读小说,一本接着一本,你读我听,我听你读。
遗憾的是,我才疏学浅,我们没有反复读过任何一本故事书。没有复盘任何一本书,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如果当时有高人指点一二,或许历史会改写。
我,只能采用小声快速读,哪里读跑神了,,返回来重新开始。一本《詹姆斯与大仙桃》读第一遍的时候,不知道重复了多少回,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对于第一遍有印象的地方读起来顺嘴多了,不熟悉的地方就是死磕,反复读,反复读,直到读进脑子里为止。
为了减少自己跑神的次数,还用上了录音手段。在出门的路上,带上耳机听自己读书的录音,声音对文章内容的把控程度是一听便知的。
目前要有对小说,对文章的感悟,只能用肤浅二字了,深层次的解读,我还达不到。
记得有煮书的说法,煮书,并不是把书放在水里煮,而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提倡反复读,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已经死磕的读了《特别关注》、《断臂男孩》、《平凡的世界》。
“万事开头难”,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要有好的输出,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大量的输入读书,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伟人,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我只做普通人,做普通事。有进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