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大年初二的早晨看这样一部充满痛苦的电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但是当我一秒不落的观影完毕,我很后悔让这部电影储存在硬盘里这么久却没有去观看。
没错,这部电影的主线我所理解的就直指“痛苦”二字。
儿时不明白自己价值,找不到信仰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他那时的人生昏昏碌碌,毫无目标;
参加德国奥运会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历史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
作为轰炸机上的一员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每一次的任务他都要见证战友的离去;
海中漂流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他在忍受饥饿、干渴、疾病的同时还要面对战友的日渐衰弱;
进入战俘营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之中,自由的希望同样煎熬着他;
路易的家人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在虚假的消息下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痛苦;
被日本阴谋家“邀请”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他要面对优遇与重返地狱的两难之选;
面对日本日渐疲软的战况,路易是痛苦的,因为在欣喜背后,他可能面对的是被屠杀的命运;
重见“鸟人”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这个疯子对他抱有疯狂的偏见和无可抑制的凶残;
跌坏右脚的路易是痛苦的,因为那双脚是他的信仰所在,是他曾经的荣耀;
面对路易直视和咆哮的“鸟人”渡边是痛苦的,因为比起面前这个虚弱不堪的美国人,他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
…………
这样的痛苦太多,要细细数完必会再次引人泪眼朦胧。
但是电影的中心却不是痛苦,而是路易的哥哥送给他的那句话:“刹那的痛苦值得换来终身的荣耀。”
对于一个荣耀加身的人来说,痛苦到底算什么?是肉体上的伤痛?是丧失自由的希望?还是与至亲的诀别?路易告诉了我,都不是,是失去信仰后行尸走肉的人生。身体上的伤痛只是一时的,随着疤痕的形成而消失无终,而心灵上的伤痛确实永恒的,一旦裂口就是毕生的隐隐作痛,而我们肉体上的缺失也最终是附加在心中的一个伤口,长痛的永远是心,短痛的常常是身。
路易是有选择的,在参军与否这件事上,在泄露军情这件事上,在念稿说谎这件事上,在直视渡边这件事上,在被打与看着战友被打这件事上,在祖国胜利与生存这件事上,他都能够选择,而看透了这些选择的路易明白,正是哥哥那句“刹那的痛苦值得换来终身的荣耀”支撑着他选择了荣耀,承受着刹那的痛苦,三年或许很长,但比起一生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面对短痛和内心毕生的拷问之间,路易选择了他的正确答案。
如果说要为“痛苦”寻找一个伙伴,那么电影的另一个中心,就是“宽容”,而这也正是路易的信仰所在,其实影片的一开始就告诉了我,这是一个关于宽容的故事:
“上帝把儿子耶稣送下凡间,不是让他去挑拨离间,不是向人类的罪恶发起战火,而是选择宽恕人类的罪恶。”
而最终,路易做到了,只是渡边自惭形秽,无福消受罢了。
这是一个斗士的故事,战胜痛苦,选择宽容,这一切他都是在用行动去表达,沉默的人不是不会说,他们只是在该出声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路易面对渡边的那一声咆哮,他们更愿意用行动去说话,告诉人们他没有放弃,而且是真的。
每一个爱跑步的人都应该看这部电影,它告诉了你跑步究竟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你应该坚持的跑下去;每一个不爱跑步的人也应该看这部电影,即使看完之后你仍觉不爱,但你应该明白的是:真的都是从来都是用行动说话,嘴,只是一个呼吸的工具。
借着此刻放晴的天空,向路易斯·赞佩里尼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