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曾国藩传》载,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他手握重兵,权倾天下。当有人鼓噪着要他坐天下时,他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儿子对此也不理解,他只是让儿子想一想自己的书斋为什么取名“求缺斋”?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告诉儿子,凡事只求半称心,才是人生的圆满。试想,如果当年曾国藩举兵,那么有可能功败垂成;而选择退隐则给自己留足了转身的空间,还能做到“半称心”则是对人性更严峻的挑战。
如果凡事都求完美,就会陷入无端的痛苦和无奈的折磨之中;如果凡事只求“半称心”,那么即便遭遇失败也能够从中找到幸福与快乐。就像杨绛先生说的“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所以说,凡事只求半称心,做到不贪婪,不强求,不攀比,不计较,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的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