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不知不觉又有五天没更文了,可能是因为太忙,或者是因为太懒。总的来说是因为那根屹立不倒的Flag被拖到摇摇欲坠。在立下它之前我就给自己“留了一手”第二个Flag是说要每周更新三次的,但是没有具体说那一天以哪种方式更新。这样一来简直就有机可乘。每次坐在电脑前发呆“完了,今天脑子一片空白,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然后就想到反正不是硬性标准,等明天再写吧。还真的就这样等到第五天了。
回想起前五十篇的Flag,也常常有“大脑短路,一个字也憋不出来”的时候,但由于是死磕的硬性标准,熬到一两点收工也是平常的事,不妨碍第二天的推送。每当拖着疲惫的身体推送出去仿佛瞬间就达到了精神高潮。
其实,偷懒的时候身体是过瘾的,精神是折磨的。当然也有两者都过瘾的人,但基本上这种人在江湖上挺难混下去。
以前看推理小说的时候学到一个“墨菲定律”。一个理解是:越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这不是玄学,正统心理学有这样的解释。类比来看,越拖越不想做就可以称为“等等定律”了。
复盘
在二月十五号的时候,我从古典那学来一个新的事件管理方法(就是事件,不是时间),坚持每天记录三件有意义的事。到现在近两个月时间,但是标准的完成率不足30%。
三月份的部分记录
从这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人们在没开始做之前总是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预想太过完美。“自我感觉良好”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
可是在开始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脑海中总觉得“这并不难”甚至每次都想因该再多点,再多点。可是,每天只做三件事好吗?按我的复盘结果来看,实景情况中每天只完成了一件事,还没有做到足够好。
在实行过程中绝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惊喜”。看到就以为学到,买了书就意味看完书,写下目标就以为完成目标...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如果没有复盘,不知道有多少的小目标,真的是很小的目标,就成了孤魂野鬼,不得超生。更可怕的是,自以为很漂亮的完成了...就像是一个一直原地打转的小白鼠幻想自己爬上了金字塔的前20%。而自己真的相信已经爬上去了,而生活却没有丝毫的好转...
输出
如何去做更好的输出?文章写成这篇这样的就是很合格的反面教材。
写的人不知所云,看得人云里雾里。如果这种类型的文章推送在大V的号里,分分钟可以掉两万粉。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很忙,没人喜欢看你自顾自嗨,还有种把自己嗨到感动的意思。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真正好的输出绝对是有用的。是普通人看了就能看懂,懂了就有用,用了就可以改变行为,改善生活的东西。
这样的输出或者是一个小知识,一个有趣的故事和方法论,或者能开脑洞,有启发。总之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学习者,甚至是终身的学习者。在这里大家都是同学,在线上课堂上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我不明白最终到底是一种什么形态,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绝对不能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四学生充当人生导师,指指点点,自娱自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