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和图书国家馆是有仇的。呵呵!
那个时候我代表我们年级去参加一个知识竞赛,结果就因为一道题没答上来,就败给了另外一个代表队的同学。那道题的题目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是哪个图书馆?答案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而当时的我真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个名字,因此失去了一场比赛夺冠的机会,所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我心中的印象一直颇为特别,而且固执的认为彼此之间欠一个约会。
今年的年度目标之一是要参观十个博物馆。云南虽地处边疆,但是博物馆还是不少的,只是大部分博物馆比较小众,展藏的内容不多。既然不多,说博物就有点勉强。京城第一站,毫不犹豫选择了到国家图书馆去看看书的博物馆是什么样?这个宿仇,启迪了我新的思考。记之,了此旧怨。
我们都说读书好,到底好在哪里呢?我想是因为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和伟大的灵魂对话。无论我们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来自社会哪一个阶层,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付出时间、付出真心,我们就能够跨越社会等级带来的鸿沟,直接与伟人对话。从这个角度讲,书籍就是我们踩上巨人肩膀的阶梯。上不上得了巨人的肩膀,就看我们读过的书够不够厚。
但是读书并不是非一定要到图书馆去不可,特别是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可以饱览天下好书。周末了还往图书馆跑的那些人,我是敬佩的。但是,仔细观察,还是有很多人到图书馆以后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寻求汲取书本的力量,或许对有的人,那只是一个把妹撩汉的场所,或许只是一个去睡觉的地方,也或许只是为了一个让自己表现得很努力的一个道具。我想,一定会有这样的人,明明是在图书馆刷了一天的手机、上了一天的网,但是离开的时候拍一张照片,然后发个朋友圈“嗯,充实的一天是在国家图书馆度过的。”天地这么宽,要读书哪里都可以是图书馆!生命这么短,不要把时间都荒废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看看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我们没有理由缺乏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哪一样不是好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如何去继承。
彝文是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十八岁离开故乡,至今已有二十年,期间也回去过多次,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宣传。彝文存在的时间居然比甲骨文还要长,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也是多好的一个文化资源,但是作为生活在彝族聚居地区的一名汉族,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年,很多城市为了争一个名人的故居籍贯,或者是为了争一个历史故事的发源地而改名建景,做了各种各样奇怪荒谬的事情。而我们却守着宝库,无动于衷。由此可见,家乡的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最近“图书馆系”这个词炒的比较热。到了图书馆听解说员解说才知道,图书馆系的始祖是老子,果真很厉害。而根据姓氏的考源,老子应该是我们李氏家族的祖先。这辈子估计是加入不了图书馆系啦,但是我想,常常到图书馆去看一看还是做得到的。
凑巧赶上了国家图书馆古籍展览。展厅的解说小哥,年纪不大,但是知识非常渊博,在讲到一个历史典故时,馆内没有相关的收藏,他立马从兜里掏出了手机,展示了一张自己百度的图片,给大家做了说明,真是非常敬业!我想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这样的敬业精神,怎么会有不成功的道理?致敬!再次证明,图书馆系的确实很厉害。
我想如果是为了借书,我肯定是不会再到国家图书馆去了,因为那个层次实在太高,以我的学识水平和学问自觉,还远远达不到需要到国家图书馆去查阅的标准高度。如果再去,我想可能更多的身份是一名导游,绝不是本色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