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思路:为避免因本人写作能力粗浅造成的读者阅读不佳,整理了一下文章的逻辑:我们抱怨不平并不等于我们自私 — 我们都太擅长站在弱者的角度自怜 — 如果世界上有和你一样的人,也绝不可能做到你能做的事情 — 即使天生“不平",但你能做到比你所认知的更加伟大
“个人主义的基本假设:人之天赋和技艺乃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从整体上讲,任何一个个人对于所有其他社会成员所知道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 ——哈耶克
01 我们都是个人主义者,却不一定是自私者
初中时,开始对平等有了自我的意识:平等不等于相同,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和“等”,虽然常常一起出现,但是还是不同的。那时候的口头禅大概就是:你等我,我先富,然后再带着你富哈。人性本恶,这个小学经常出现的辩论题目,最后我们知道了不过是儒家不同学派的观点罢了。但这种恶里面隐含的希望自身"占据有利地位和资源",慢慢地开始滋长成“自私主义”。
上了大学后,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有着自私自利的心态,这种心态,所有人都有。试着客观地去看待别人,看待自己,在看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后,只记得一个观点“个人主义不等于自私自利”,开始慢慢将二者区分。承认人们并不是平等的或相同的,而且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每个人在职能上的分化才能保障到各司其职。我们自发创造的成功远比我们心智能理解的成就更加伟大。
承认自己的“个人自由”,而去避免自私自利的行为。
02 不平不满,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人生。
人性,本身就是说不清的事情。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会想,为什么是我们?却从来不去想为什么不是我们?我们受得了别人的赞美,却受不住别人的诋毁。赞美还是诋毁,对二者的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自身认知来定义的不是吗?
我们很多情绪的爆发都是来源于比较,为什么大家都是人,他混成这个模样,我混成这个模样?在刚毕业时,不适应职场生活,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我要留在这个城市?回家不是舒舒服服?为什么我要选择工作?我又不用养家,找个好人家嫁了挺好的呀。你看以前那么努力复习高考的谁谁,现在大四和当年有名的级草结婚还生了个儿子,日子过得美美的,哦~人家本身就是有名的美女;当年差点连大学都考不上的谁谁,嫁了个土豪后,成天晒豪车晒旅游,她也没长得比我好看呀,哦~人家家里本身就有钱。
进入社会和高考不同,生命的分数最高不是100,还有1000、还有10000,还有更多。从这个维度看,别人比你高分,从另一个维度看,别人还是比你高分。然后,不平不满,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人生。
03 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和我一样
小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开始想,世界上会不会有那么一个人,和我一样?
长大一些后,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你”,我信了,尽管这个概率可能有几十亿分一,小到几乎没有,但是总还是可能有的,不是吗?
后来我开始想,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不是和我长得一样,和我做着一样的事情,我猜,就算不是时时刻刻做着一样的事情,但起码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她和我的行为会是同步的。坐在车里,当车准备驶进停车场的时候,我又不自觉开始想,就算世界上的那个我和我一样同样坐在这架车,但是我们的位置还是不同的。
因为这个位置我已经坐着了。
04 你抱怨:我努力了那么久才能和你一起喝星爸爸
我们习惯将自己放在弱者的角度,鸣不平,我们见不得别人比我们好,于是发泄成了最重要的方式,看,毕竟,就发泄这件事来说,我还是能说得比你大声的。
我们愿意往上走,往高看,所以我们只看到了站在高处的人,于是低处的人看我们,我们看高处的人。我们看着自己还是站在那么低的地方,常常不去探究究竟别人从哪里爬了的多久才站在那里的。我们看到自己站得有多低,爬得有多辛苦,别人之于我们,不过是个起点高随意努力一下都比我们好的存在。
世界上找不到比我们自己更能说理的人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而导致的不平,常常让我们开始想,如果我是她,我就能像他一样了。还是,不要忘了,你们所遭遇的不平,同样会出现在“当你是她”之后。
当你成了他,有钱有权,有长相有身高,然后呢?这就是赢得人生的资本了吗?经历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你有钱了,可是你经受不住诱惑,运气上的一点“不平”害你赌输了;你有长相,走过不同的路,被砖头砸了;你们同样的有钱有长相,后来,因为经历的不同,你们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决定人生的从来都不是起点,而是经历。起点不平等,而经历中影响的因素更多,造成“不平”的差异也更多。所以你奋斗那么多年后开着奥迪,也不要看着常年开奥迪的人不平,因为人家很可能本身是开宝马的,人家还觉得凭什么就要和你这个后来者开同样的车。
不要怨自己不是王思聪,如果你是,说不定你还没王思聪现在的成就呢。我们的知识和了解都太过局限,不要浪费时间在抱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