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我坐在公园环湖小路的靠椅上,望着湖面涟漪微微泛着的白光,这是一种久违的清闲时光,甚至让我觉得有一点奢侈。岸边的柳树随风摆动着柳枝,惹得我抬起头,几片柠檬黄的纤细柳叶在闪眼的光隙中飘落下来,铺在了脚边的石板路上。正放松地靠着,突然,一个东西从身旁的树上“咚”地掉了下来,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个比樱桃略大的青苹果,回过神来的我急忙往椅子的另一侧挪了挪。四周树梢上此起彼伏的蝉声重申着夏日的炎热,既然已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怎么还会有落叶和掉果的现象呢?想必是前一阵的梅雨天气,过多的雨水扰乱了树木的生长机能。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树木为了存活,必须有所舍弃。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已经远离了舍弃的本能,在各种各样欲望的“轰炸”中,渐渐被梅雨季节的雨水所淹没。衣食住行,无欲不往。理发时,我被推销充值返利;点单时,我被提醒满额减价;出游时,我被介绍景区联票……无时无刻,不在勾起我心中的欲望,纠结于如何选择,却忘记了还有否定的权利。一年能理几次发?一次能吃多少美食?一天的满档旅程能否承受?在外界的推动下,人的欲望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忙碌,心情越来越烦躁。自然,一个休闲的清早便成为了一种奢侈。
偶然遇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的思想深深打动了我,按照书中的实例来审视那买来闲置的杂什、购物车里的物品和收藏栏的清单,日常的欲望确实过多了,而且为什么想要,已经无从记起,想必未曾深思熟虑。仅仅是一个物欲,就花费了自己多少的精力,生活怎么能简单舒适呢!继而身体力行,我便发现脱离执念这一层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尤其是在信息获取便利的时代,一则广告、一条推送、一个朋友圈,随时都有可能让欲望死灰复燃。人生路漫漫,唯有坚守之,且行且进了。
作者在书中多次重申,“断舍离”不是单单整理、丢弃物品的含义。“断舍离”是通过由物及人,推动人们有效地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和平衡自我。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随着物品的进出,犹如人的新陈代谢,促进人的成长。通过对物品需求的深度考量,人们知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摆脱对物品的执念,则增强了自我的控制力,学会如何看待他人对物品的执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今,会呼吸的“断舍离”已被作者升华成了“人生实践哲学”。我想,“断舍离”的人生应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一种释然的态度,一种和谐的意境,而人们由此收获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