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榕树下的古灵精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这个世界似乎早已定义下男女的性别差异。我想说的并非生理特征的性别差异,而是心理特征的性别差异。男孩好像注定要勇敢探索,无畏无惧,“有泪不轻弹”。而女孩好像注定要被保护,不被鼓励去冒险和探索。连莎士比亚都说:“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脆弱。”
虽然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分工不再那么依赖体力劳动,女人们也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不乏有许多杰出女性远超男人。但是,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对男孩和女孩都是区别对待的。
Lawrence J.Cohen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我们不太鼓励女孩自由探索,因此他们的翅膀一直就显得软弱无力。她们需要帮助才能伸展,才能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她们的力量之屋。而男孩呢,经常不得不彷徨在自己的情绪里,孤零零地面对自己,没有拥抱没有照顾,她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扎下根。
一项实验结果发现,大人们对待同样的婴儿的哭泣,表现却截然不同。被告知是女婴的大人们,面对婴儿的哭泣,他们会立即去抱她和安慰她,和她互动。而被告知是男婴的大人们,面对婴儿的哭泣,他们会延缓一些时间再去抱他,但是会跟鼓励男婴去探索和运动。换句话说,关怀只给了女孩,而探索的机会只给了男孩。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无法免俗。我自己有一对儿女,我很自然地会把更多关爱给了女儿,而把更多严厉给了儿子。我想大部分家长都跟我一样。男孩和女孩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不同待遇,因此他们也受到了不同的限制,无法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潜能。
女孩长期得到的是安慰和过度保护,但总有一天,她们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她们需要力量和勇气来保护自己和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男孩经常被鼓励去冒险和探险,但在害怕、寂寞、难过时,却没有人理他。他们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宣泄。以至于长大成人后,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于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五毒青年”,甚至不乏有家庭暴力者。
我们要如何改变这么可怕的现状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们建立联结,主动引导他们。我们内心需要明白我们游戏的目的——给女孩一对勇敢的翅膀,给男孩一个温暖的怀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更多培养女孩子的力量和勇气,培养男孩子的温情,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
我们并非是想要把女孩儿培养成一个“女汉子”,一个蛮野刁钻的小公主。而是要让女孩儿不要过于重视外表,而是要成为一个聪慧独立,个性坚强的人。当女孩儿热衷于打扮她的芭比娃娃时,我们可以加入她们的游戏。我们分别给两个芭比娃娃赋予不同的角色,一个代表传统的典型女性,一个代表新时期的自主女性。一个娃娃对另一个娃娃说:“我是裁判,能决定谁是合格的女人,你看起来不够女人!”另一个娃娃站出来说:“别管我,我就喜欢跑跑跳跳,你不能阻止我。”我们应该多给女孩子灌输不同的人生观,让她们勇于表达,勇于探索。
我们也并非是想把男孩儿培养成一个“娘娘腔“,一个缺乏阳刚之气的男人。而是要让男孩儿在面对害怕、寂寞、难过时,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就像刘德华唱的那首歌一样:“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要知道,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中学习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是道德说教。一个没有得到过爱的人,又怎会懂得去爱别人!当男孩儿热衷于他们的战争游戏和变形金刚时,我们也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们故意把自己扮成弱者,“哎哟!真痛!”尽量与男孩子们发生亲密接触,假装中弹了,就扑倒在他们身上;假装前方有敌人,就紧紧缩在他们身后。总之,寻找任何借口来与他们发生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结。我们应该更多给男孩子灌输同情的情感,让他们有责任,有担当,会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样也能学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好好去爱我们的小男孩,又怎能奢望他会成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呢?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去培养女孩的力量和勇气,我们又怎能奢望她长大后能独立自主,不受别人的欺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