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死亡比死亡更可怕。
——赤井秀一《名侦探柯南》
死亡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这观点在动画片柯南里面都会让孩子看到。
我记得自己小时,大概五六岁的光景,每到睡觉前自己一个人躺着的时候就会东想西想,想的最多的就是死——我死了怎么办?我爸爸妈妈死了怎么办?我姥爷姥姥死了怎么办?我好朋友死了怎么办?一圈人都想完,在害怕死的各种担心、恐惧中困得闭上了眼睛,终于睡着了········
或许每个小孩都会经历怕死的阶段,现在又到了自家的小人儿也在顾虑这个问题。
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时节,免不了孩子也会面对已经仙去的亲人。
如何跟孩子谈生死,这貌似也是一个蛮敏感的话题。
就像刚开始说的那样,当父母意识到孩子已经开始考虑生死问题时,我们做父母的更多是需要引导孩子如何看待死亡这一现象的。
1、不提前引发“死亡”话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及状态来引导
如果孩子还未到对于“死亡”害怕的年龄段,只是恍恍惚惚对生命有一些概念,仅仅懂得有活的生物还有不动、死了或者消失的生命,那我们作为家长无需提前唤醒孩子对死的过多认知,只需要引导TA关爱每一个生命(包括花花草草、小昆虫)就好了。
当你意识到孩子已经开始恐惧死亡时,不要回避或者忽视孩子的这个问题。如果你只是告诉孩子死亡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死或者让TA不要想这种问题,甚至当你听到孩子问这个问题引发了自己的焦虑情绪的话,不仅起不到好效果,或许会加剧孩子的恐惧。
2、视孩子的性格特点、家族情况来引导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比如胆汁质热情好动、大大咧咧,谈心过了很容易就把这话题扔脑后了,不容易想太多;多血质孩子开朗活泼,嘻嘻哈哈过后也不容易有太多顾虑;粘液质孩子平静踏实,比较沉稳,虽然会想得多,但想通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抑郁质孩子沉静稳重,有点多愁善感,想得多也比较容易想一些不好的事情,这就需要父母更细心地观察孩子、耐心引导。
在有些家庭里,亲密的家庭成员去世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接触到死亡,可能会直接引发孩子对生死的思考及情绪,这时候就更加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疏导。
如何跟孩子很轻松地谈论这个话题,我想我们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在于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先从普遍性入手
孩子虽然表面是关注的死亡这件事情,但真正让TA不舒服的还是对于死亡的恐惧。
TA会有各种猜想、担心、对未知的恐惧,这才是让TA一想到死亡就睡不着、吃饭不香的原因所在。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对死亡有恐惧,这是正常的,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存在。
可以跟TA举一些小例子,比如自己小时候也怕死怕地睡不着,这样TA就觉得连最亲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真是很普遍呢。
2、告诉孩子,如果害怕就害怕吧,跟害怕做好朋友,其实害怕也很害怕呢
虽然这句话很绕口,但是给孩子讲了孩子会哈哈大笑,原来心里的“害怕”还在那里发抖害怕着呢。
当我们把恐惧看做一个好朋友时,对于这份恐惧就显得没有那么害怕了。
不需要抗拒内心的各种情绪,这些情绪只是帮助我们向内看的最棒媒介,我们只需要关注着它,让它充分释放,自然而然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当孩子恐惧时,告诉TA,好好跟这个恐惧呆在一起,虽然这个感觉不好,但当把它当做朋友好好感受它时,那种恐惧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不信自己试一下吧。
3、肯定地告诉孩子,我们会陪TA很久很久,生命虽然会消失,但心中爱的牵挂永远都在
人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知。
——独木舟《深海里的星星》
其实孩子害怕的还是对于不确定的恐惧,这里面的不确定包括对于死后会怎样的不确定、对于亲密人儿万一离开后的不确定、对于自己未知的不确定·····
做父母的就需要让TA的各种不确定都变为确定。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跟孩子想象一下死亡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者人死后会不会又去到另一个更棒的空间·····
4、把爱渗透到死亡恐惧中
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最本源的还是来自于爱,因为爱自己、爱家人才会有那么多恐惧。
我们需要把这份爱找到,并让孩子感受到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时候一些人事物虽然消失了,但我们对他们的爱永远都在,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用更积极地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来缅怀他们。
5、利用多媒体和书籍让孩子体验生命的生与死
在网络上、现实中有很多涉及到生死的动画视频、儿童绘本、读物都可以收集起来,供这个时期的孩子通过阅读、视听来了解生死问题。
很多关于死亡的话题的绘本、动画做得都非常温暖,又带有梦幻色彩,给孩子读后、看后,或许TA会对于这个话题变得更加释然。
爱是我们死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能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恐惧死亡的时期,当我们能正视死亡、无惧死亡时,会变得更加自由。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李小龙的话:
死亡只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无惧死亡才会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