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英创始人古典在课堂上有个口号:“如果不行动,听再多的课,你也是这个怂样。”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拖延不肯行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总在追求完美的方法。
有个朋友想学习写作,报了很多课程,学习很多大咖的写作秘诀,几个月过去了,却还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总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方法,迟迟不肯动笔。
很多人总想找到到一个完美的方法或神奇的秘诀,自己就可以瞬间脱胎换骨,摘叶飞花,成为高手,轻松成功。
因此他们花大量的时间,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寻找更好的方法,却迟迟不肯行动,很多事情因为无休止的拖延,最终不了了之。
事实上,做成一件事情,并不一定需要神奇的方法,反而可能是极其常规的招式,大道至简,大巧若拙。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故事,相信对你会有启发。
曾国藩跟同时代的李鸿章,左宗棠相比,资质算是很一般。
但他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拥有很高的历史评价,毛主席就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我们来看一下曾国藩一生三件大事:学问、修身、军功。
一、曾国藩怎样读书做学问
曾国藩属于天资一般的人,甚至有些愚笨。
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却变成了最有学识的人,不但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学习和读书,曾国藩坚持“恒”为要诀,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他读书有愚公精神,强调“耐”字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不弄明白绝不罢休,一点一滴地积累,循序渐进。“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
从生到死,曾国藩就一直扎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勤奋的品读各种名家著作,疯狂地吸收里面的各种知识,从残酷无比的法家学说,到仁爱治国的儒家学说,最后到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等,曾国藩都如痴如醉地学习、泛读、死背着。
他的方法确实算不上高明,也算不上特别,但曾国藩就是用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了晚清最有学识的人之一。
反观我们自己,学习比以前方便多了,却少有人下这样的笨功夫。
二、曾国藩怎样修身
曾国藩号称圣人,能以圣人之名贯之,足见个人修养功夫之高。
其实年轻时的曾国藩不仅智商平庸,在性格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常人都有的缺点和毛病。
三十岁这一年, 是曾国藩生命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儒家所说圣人:要求人格完美,智慧通达的人。
这个目标难度可想而知,那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写反思日记”,方法非常简单,也很常规。但曾国藩就是把这个方法用到了极致。
曾国藩写日记时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曾国藩还把日记公布给朋友们,让朋友监督自己。
通过反思日记这个方法,曾国藩改掉了性格中很多的缺点,他把这个方法坚持了一生。
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的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
六十二岁时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在日记中的自责自省,和他三十岁立志做圣人的时候,仍然一模一样。
曾国藩通过每日反思,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过修炼自我,提升自我的脚步。
他的人生境界和智慧才能正如《礼记大学》中提到的境界:“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
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持续进步。
很多人都渴望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自己变得有魅力,有迷人的个性,可有几个人能下得了功夫呢?
三、曾国藩怎样打仗
曾国藩原本是一介文人,太平天国之前,他从来没有带过兵,要知道当时很多终日带兵的武将都已经节节败退。
但后来曾国藩是怎么打赢了当时势头正旺的太平军呢?
曾国藩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他最著名的战略:“结硬寨、打呆仗”。
他在跟太平军对战的时候,很少出现激烈的战场厮杀,每到一个地方,看好地形,修墙挖沟,墙高八尺,一次用草皮土块完成,河沟挖深一尺,用以防步兵。沟外还修花篱,高五尺,防骑兵。
曾国藩硬是把进攻战变成了防守战。所以湘军攻打城池,就是这样里三层外三层,把一座城池围得弹尽粮绝,最后轻松攻克。
打武昌胡林翼挖了一年沟,打安庆曾国藩挖了5个月的沟,与太平军缠斗十三年,除了打武昌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伤亡。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他之前本没有带过兵打过仗。
他没有像韩信那样的运筹帷幄, 也没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曾国藩用了一种简单得近乎愚笨但却有效的方法,他的战略可能乏味无趣但却稳操胜券, 他坚持到底,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从曾国藩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成功来讲,方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持续努力,持之以恒,舍得下笨功夫。
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因此,与其花时间去寻找完美的方法,妄图一劳永逸,不如沉下心来,先从行动开始。,踏踏实实去做。
对于成功来说,践行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行动呢?
一、 关注能力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做起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是根据自己能力所及来确定计划,他知道自己资质一般,就采用愚公移山的方式死磕,知道自己军事经验不足,就采取保守稳健的策略。
老喻在《人生算法》中说,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扩大认知半径,缩小行动半径。”
你需要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关注于自己的能力圈,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脚踏实地 ,采取行动。
巴菲特的办公室挂着一幅画,是著名的棒球击球手泰勒·威廉姆斯,泰勒威廉姆斯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个赛季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被称为“最佳击球手”。
威廉姆斯在他的《击球科学》一书中这样描述:对一个击球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最佳的时机出现。
他的技巧如下:
第1步 ,他将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
第2步,给每个格子打分;
第3步,只有当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
他总结说,高打击率不是每个球都打,而是只击打“甜蜜区域”的球。
巴菲特说他从威廉姆斯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专注于能力圈”。
专注自己的能力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一方面能够减少行动的阻力,一个个小小的行动能带来成就感。同时可以积小成为大成,成功的体验能来带成就感和自信,你也会因此建立全新的自我认知,你的人生才能真正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不肯行动,都是因为计划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潜意识觉得不可能实现,产生了心理压力。
一个能执行的计划比完美的计划更管用。
佛教导人向善,往往从“日行一善”开始,让人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最终改变心性,也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专注
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人生又面临太多诱惑和选择,我们总是在不重要的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精力。
曾国藩就特别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几乎把生活中所有的其他事情都舍弃,只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学问和修养,才能有此成就。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他说:“每天我都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只有在获得了肯定的答案后,我才会感到舒服,感觉自己精力和时间没有白费。”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有一次被问及成功最核心的秘诀,两人不约而同地回答:“专注”。
专注才能聚焦,聚焦才能做到极致,而把事情做到极致是成功关键。
刀子为什么锋利,因为聚焦了力;
放大镜可以点燃火柴,因为聚焦了光。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需要专注在一个方向持续深耕,才能有所收获。 否则就像一个到处挖浅井的人,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90年代初,万科投了28家企业,涉及家电、物流、零售等十几个行业。
当时万科与渣打银行合作发行B股,王石在炫耀自己投资涉猎广泛时,渣打的副董事长,给他泼了冷水:
“如果不是中国上市公司太少,我们不会选择万科。我们在别的地方投资,一定会选该行业的前三名。”
而当时的万科,有哪一项是行业前三呢?
换句话说,渣打投资的标准,是看一家公司,是否在某个行业,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专注力
这次之后,王石开始做减法。
最终万科砍掉了所有其他业务,只专注于房地产开发,最终把万科地产做到行业第一。
任正非曾说:“华为永远不在非战略领域消耗战略性资源。”
华为几十年来,只聚焦于通信业务,不涉及其他领域的业务,才有了今天的技术和市场积累。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会取舍, 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专注聚焦,把它做到极致,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三、保持行动简单
曾国藩一生中做的事情,学问,做人,打仗,采用的核心战术都是非常简单的。
巴菲特说:“在投资方面我们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高的栏杆,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高的栏杆。”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从不去做那些困难的事情,不去“试图跨过七英尺的栏杆”;而是选择那些“一英尺的栏杆 ”,专注于自己能力圈之内的事情。
韩国棋手李昌浩 ,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全盛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石佛。
李昌浩下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有妙手。
记者有一次问李昌镐为什么这么厉害,却没有妙手,他说:“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追求51%的效率。”
李昌镐之所以不追求妙手,因为妙手靠的是灵感,没有办法通过训练获得,没法打磨手艺 ,不可控。
而51%的效率虽然简单,是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能够持续提高。
职业选手之间,棋力的差距相当之小,每次胜负很多时候就是微小的优势,而李昌浩最使对手头痛的恰恰是目胜。
李昌镐没有花里胡哨的战略,如曾国藩一样,采用了简单平实却有效的方法取得胜利。
再比如谷歌公司做的街景地图,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要把人类所有城市的地图数字化。开着带有摄像头的车,在各个城市里转,这个工程非常慢,工程量很大,做法也很笨,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其他公司就望尘莫及。
乔布斯秉持“精于心、简于形”的理念,他认为最少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据绝复杂,并依此做出了最优秀的产品。
乔布斯说:“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费尽心思让你的思想更单纯,让你的产品更简单,但这么做最后很有价值,因为一旦做到了,你就可以撼动大山。”
大道至简,成功的秘诀往往很简单平实,如同电影《功夫熊猫》里阿宝最后对空白神龙卷的领悟:“真正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
小结
“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你掌握了太多的道理,太多的观念,但却什么都没有做。
为什么改变那么难,因为改变需要行动,需要持续艰苦的努力。
为什么做好一件事情那么难,因为做事需要技巧,而技巧却需要长期的练习。
很多人正是通过学习,刷新认知,来逃避真正的行动,获得心理安慰。
乔布斯曾说:“做事的人和做梦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马上开始行动。”
学习新知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践行。
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知道你的知识有没有用,才知道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通过行动才能提升能力,做出成绩,最终改变你的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再浪费太多时间,寻找完美的方法, 不管目标多么高远,不如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从迈开第一步开始。
成功就是聪明人下笨功夫。
不投机取巧,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滴水石穿、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