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着题目应该是“五一之行到哪里,洛源保安走小镇。”临下笔时,觉得还是换个标题好。
2020年的五一应该是个特别的五一,因为这个五一假期比往年的多了两天。第一个五一黄金周正式让大家撒开欢的玩7天,已经是遥远的2000年,这种狂欢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改为短假期,共三天,但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
那么2020年的五一为什么是5天呢?去年的两会答记者问环节,涉及到此问题,没有现场进行明确,只说了一句,研究后会向社会公布。后来,就有了今年五一放五天假的回应。2020年劳动节通过调休形成5天假期,顺应社情民意,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从当下看,去年做出五天假期的回应,顺应了历史的需要,符合当下形势需要,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只是疫情还在头上悬着,心里还不是那么放心。加上方方面面要求不得出省,不得离开陕甘宁地区,学生甚至被要求不能出市境。不过老师后面加了一句,可以去秦岭山里转转。
秦岭对于陕西人来说,那不是一般的感情,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单单一个秦字就包含了让人反复琢磨的意味,秦,陕西的简称,秦,又是三秦大地,秦腔、秦地,秦人等等的代称,难道这个巍巍的秦岭是秦地、秦人的山岭?是不是显得有点太自信、太抬爱了。脑海里凭借有限可怜的知识,翻阅所知道的山名,昆仑山、天山、长白山、太行山等等,似乎没有找一个如此类似的山岭之名。
不知道当初周武王西出岐山时、周幽王烽火台戏诸侯时、刘邦暗度陈仓时,李白写下蜀道难时,诗佛王维在他的辋川别业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时的秦之山岭是各自为名,还是被冠与了秦岭之名。也许往事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只留下我们的浅薄妄自猜测了。
被疫情压抑的人需要找个发泄和抒发的时刻,五一刚刚好。不管走多远,能到什么地方?都要出去一遭。五一前我家孩子,一改往常磨蹭半天不出校门的良好传统,放学铃刚一响,一眨眼,娃就出现在校门口了。而且那一刻,没有交流,没有微笑回应,而是迅速跨上电动车后座,然后催着妈妈,“快走,一刻也待不住了,马上逃离,受不了了,赶紧走,太压抑了,憋坏了。”整天捂个大口罩,不让出校门,这么小的校区,这么封闭的环境,孩子们一下子还适应不了。趁着五一,也得赶紧给孩子透透气。
五一去哪里呢?外省,算了。还是别乱跑。听说有要求,不能出省,不过我没有接到此方面的正式通知。也许大多数人选择了不出省,就在自己的地盘兜个圈子,放飞一下心情,假装给心灵做个SPA,暂时忘掉烦恼,忘掉工作。
省内的景点也挺多,但听说不少免门票,算了不凑这个热闹,出去走走就行。这个五一我想在秦岭山里再走一走,去山中的小镇看看,就那么走走,不在意风景,而在于行在路上。我们去别人生活的地方看看,看别人生活的模样,从中似乎要体会出什么,找寻出什么,对比出什么,也给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放个假。
前些年去过洛源镇附近,意犹未尽。突然就想到这个地方,然后翻出地图,沿着弯弯曲曲的线开始琢磨。山里的路不像平原上,四面开阔,山里往往就一条道,一条道走到尽头。
路线终于确定好,这个五一,我计划从西安直达秦岭浅山处的灞源镇(灞河源)然后转道清坪村,再到洛源镇,从保安镇穿出,达到华山之南的商洛洛南县,从洛南县返回西安,在秦岭山里来一个小小的回环。
五一这日出发时,地图显示高速路上多处成黄、成红、成黑红色的拥堵标识,于是决定穿城东而过。城内也到处是车,川流不息,寻找各自的方向,一点也不好走,只是没有大堵车,但也不能畅快的行,我们慢慢前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上了高速。
原计划在灞源镇稍作休息,谁知灞源镇在修路,而且车多、人多,实在难以停车,只好望镇兴叹,前往下一个休息点“清坪村”,这个村子我曾来过,印象很好,这才刚好可以做一个小小的重游。沿途的路很好走,虽不宽阔,但会车时也不用那么紧张轻松而过。
清坪村是个避暑休闲的小村落,村里路较为狭窄,如果不住宿、吃饭,尽量将车停在村口,村口有一片不太平整的停车场。村子不大,沿路而上,漫步看两旁的风景,村中间建有一座纪念馆,叙述着灞洛支队曾经的浴血奋战,也是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李先念曾在此转移停留。旁边是一座小小的民俗博物馆,内部建设颇为有趣。只是疫情期间两座展馆暂时封闭。绕过纪念馆,有几户环境和条件俱佳的农家乐,继续前行也就穿出了村子,来到一片开阔地带。再往前走,山脚下还有个村庄。
走出村口,在左前方的河畔旁,有一个巨大的枯黑色的树枝交错的造型。这就是镇村之宝“龙头松”。我们达到龙头松前时,刚好有一个曾在此插队的人旧地重游,他说三十年前这棵松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枝干甚至延伸到灞河河床上。又传说当年刘秀躲避王莽追杀,曾躲在树身中。当地人视为神树,经常烧香祭拜,也许烛火未灭、心香缕缕,引发了火灾,龙头松被熊熊大火烧成了黑漆漆的枯枝干。从残留的枝干来看,这是一颗上千年的古树。只是一场大火,毁掉一颗大树,也把村里人美好的寄托化为一片无奈。也许为了借以怀念,村里在龙头松旁修建了一座庙,继续燃气香火。
我带着丫头和同事家的学霸大学生,穿过田间小路,我忽然想起给两位女孩子说点什么,有些道理还是要给孩子讲的。我就借着此次疫情自己的体会,给孩子讲,可以有不满,但永远记得要爱国,决不能吃着谁的饭,砸谁的锅,要看到我们的短板,更要看到我们的进步,我们的优势。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绝对的好。但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改变不了出身,我们要做的是建设,而不是埋怨和羡慕别人的好。
清坪村借以曾经的红色革命之火,建立了纪念馆,又传承村里千百年来流传的遗迹,一馆一树一山,向外面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城里人、外面的人循着一丝信号就来了,原本想着这个五一,这里应该是清净的,谁知道狭窄的村道上车流不息,农家乐门口停满了车、挤满了人,老人、妇女也搬了桌板,摆出了萝卜干、各色豆子、木耳等村里人家里的日常物品,向游人兜售。只是询问地多,购买的少。
提个笼,搬个小凳子就坐在田头、路旁安静地等着。我寻思着买点啥,不是施舍,只是一份善意,让等待的人总有一丝希望和愉悦,对于村人来说,买上一毛是一毛,不买也不损失什么,就是自家的物品,买不了自己用,买了一分两毛的,也是件开心的事情。在村口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我问她买些什么,她说这是萝卜干,好多萝卜才能晒这一袋子。我问多钱。她说十元一袋子。我约莫估计了一下,一个萝卜也得1两元呢。我要了,只是身上没有带钱。我说,我能扫码吗?她说,有。然后在笼里翻出了一个二维码。我扫后,输入钱数,给她看。显然她看不明白。付款成功了,我还给她看,她瞅瞅,也没瞅明白。她说是自己的孙子收钱呢。也没见电话来。我说没问题,你看这是十元,这是你家孙子的名字什么兴。她说,你不要亏我就行。山里人说话实在。我说不会的。
刚走了两步,有一位热心的较年轻的奶奶喊我,来,再买一袋。你买的是熟萝卜干,我这是生的,生萝卜干,好吃。我说,我没现钱,只能用手机扫。她于是对着上面刚才我买萝卜干的那位奶奶喊,钱收到你那里。那边喊,多钱。5块钱。那边回应,我身上没钱。这个奶奶执着的说,那天有了给我就行,5块钱么。于是我又走回去扫那个奶奶的二维码。扫码时,她偷偷给我说,这个不好吃。我说,那个是生萝卜干。她说,不好吃,你要了再拿一袋。我说,没事,都尝尝。我又走回来提了生萝卜干,这位年轻的老奶奶说,要六七个萝卜才能晒这么一点。她又冲着上面的老奶奶喊,那个时里,有了给了就行,5块钱么。
好有意思的老奶奶,好有故事的一次购买萝卜干的过程。
我们正准备在村口停车场的凉棚里吃东西,稍作休息。忽然从村口旁的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小房子走出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不要烧烤,然后就聊了起来。他说自己是退休职工,天热了,自己寻摸了这个地方,去年在这个村里住了几个月,每天给人家掏60元。今年跟管理部门谈,自己来这里看大门,随便给几个钱就行,有房子住,有清凉可享受,修身养性,大美之事。我们都觉得他找到个美事、好事。
告别清坪村,前往下一个点洛源镇。洛河的源头,洛水从此穿山过岭向东,经洛南、洛宁、绵延几百公里,流入黄河,也流经了历史上重要的皇城洛阳。(在陕西有两条洛河,一条是从陕北黄土高原穿出,流经关中平原,在潼关与渭河相会,最终流入滚滚黄河,另一条就是我们要求的洛源镇旁边的这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