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聊过的SMART原则用于目标制定。目标制定出来后它并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分解成一系列更小的步骤并执行,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过程的一个框架——PDCA循环。
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戴明循环,是戴明博士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S(Plan-Do-See)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首先在日本大力推广获得成功,进而推广到全世界而广为人知的。
插一句,戴明博士,也就是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本是美国统计学家,二战后将包括统计法和戴明环在内的一系列质量改进方法带到了日本,为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问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把各项工作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同时,循环还应该是大环套小环的层层循环的。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部门乃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和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PDCA循环是二战后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成功而闻名于世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
同时,PDCA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谈到PDCA循环,一般称四大阶段八大步骤:
- P(Planning)——目标(goal)、制定计划(plan)、收支预算(budget);
- D(design)——设计方案和布局;
- C(4C)——4C管理:Check(检查)、Communicate(沟通)、Clean (清理)、Control(控制);
- A(2A)——Act(执行,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Aim(按照目标要求行事,如改善、提高)。
另外,国内实践中演化成的4Y(Y1计划到位、Y2责任到位、Y3检查到位、Y4激励到位)管理模式,以及一位伙伴说到现在企业已开始提倡CAPDCA,由于本人工作生活中并没有深入质量管理这一领域,不作深入探究。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有什么联系
- SMART
planning阶段的步骤之一是goal,其实也就是小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 - 5W2H
planning的整个阶段,其实就是需要对5W2H的回答,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花费怎样(How much)?
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三个能用的场景
- 作为企业的IT支持部门,我们主要应用在软件开发部分,也不是照搬其流程,主要是借鉴PDCA思想,制定自己的流程。当然,要做到PDCA并不容易,特别是A部分,至少在现阶段我觉得还做得很不够。
- 个人成长管理。首先确定目标或方向,使用PDCA循环不断优化方法和目标。
- 指导孩子成长。共同确定目标,指导其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家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共同调整方法或目标。
三个不能用的场景
- 简单重复的任务。很多日常工作都是都是这种类型的,比如每日处理邮件等。
- 大任务下的小粒度任务。PDCA中的P计划是对大任务的分解,当然分解成的小任务也可以使用PDCA继续分解,但不可能无限分解下去,适当粒度下也就不需要PDCA循环了。
- 很多小粒度的临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