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烟火,醉人的应该灶火扬起烟草味、炊烟的味道吧。
小时候,每天下学回家,走到村口,远远望到家里炊烟袅袅,不由得就加快了脚步。我知道,妈妈在家,已经做饭等我们了。
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是用灶火做饭的,一般烧的有麦秸、包谷杆、树叶等,很少用到树枝这些硬柴火,那是要等到过年或者家里有亲戚方可使用的。
深秋到冬天,每一个傍晚,总会有一圈白雾做了村庄的飘带,仿若仙境一般,至今依然缠绕在心底。村庄已经消失于城市化进程,怀念定格成画图。
不上学的日子,是必须帮妈妈做饭的,经常做的就是烧火。擀面、摊煎饼、打搅团都需要下手的,我们就是最好的帮手。看着她一点点做好饭食,因为火候好,得到大家的赞扬时,我会自豪的插嘴“我烧的火”,那种幸福是挂在脸上的。妈妈也会适时表扬我,夸我火烧得好。
那时的日子很苦,苦得几乎吃不到煎饼。偶尔一次,火是绝对不能烧坏的。最长见的饭食是搅团,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吃,我却不怎么厌恶,可能和母亲的做法有关吧。她总是耐心搅拌,总是将搅团凉凉,然后给我们浇上汁水,很筋道的。有时候会有凉鱼,虽然菜很少,却有大蒜入味。即使一个周总是搅团,我们姐妹四人也不觉得很难吃。
烧着火,闻着柴草的味道,还有食物发出的香味,温暖了那个贫穷的时代。
我的妈妈用智慧填饱我们的肚子,给予家最美的烟火味。我们兄弟姐妹在她的熏陶下,都学会了做饭,很早就体会到用心饭食的美好,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生活的馈赠。
社会进步,炊烟消失了;柴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煤气、天然气。我们也从瓦房变成楼房,现在住进了居民楼。
有些遗憾,有些失落,在每一个牵动乡愁的日子。
我的妈妈,忙完了我们,又开始为她的孙子们忙碌了。每个孩子喜欢什么饭食,她都牢记在心。时至今日,我的女儿认为做饭最好的是她的奶奶。她说:有奶奶的饭菜,便有了家的味道。
时光漂白妈妈的头发,皱纹增添了沧桑。不变的是烟火,还有妈妈的味道。
弟弟、妹妹饭做得都很好,尤其是炒菜,色香味俱佳。我的面食做的不错,炒菜差强人意。随着生活继续,工作愈发忙碌,饭菜少了精致,似乎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这个假期有点长,在忙完工作之余,在无聊又很无奈的时候,重新拿起锅铲,烹调美食。为了不能上学的孩子,为了消磨时间,亦或者填充生活的颜色。中餐、西餐同时上桌,丰富了菜盘子。
有人戏言:好多年没有这样的饭食了;某人潜力大开,竟然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菜品。其实,在这样背景下,有很多的人都变成了美食家。
居家的日子,烟火的气息,让家的味道更为浓烈。一菜一饭,生活的滋味尽在其中。
烟火气息,温暖着彼此,幸福原来就是这样简单,一家人,一桌饭,一份好心情,就是最美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