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咏梅诗赏析(上)

图片发自简书Ap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咏梅诗赏析(上)

王传学

咏梅诗从汉魏晋南北朝初期的观赏价值,梅作为一种早春作物,抒发触景生情感慨,到唐朝艺术上不断发展,立意更加深远。到宋朝审美意识不断开拓,林逋的出现使得梅花意象成为隐逸君子的代名词,苏轼梅格的提出给梅花赋予了更高的精神品质。

元代统治时期,伴随着外族统治、高压政策,民族歧视等等,使得文人们更倾向于将心事向梅花倾诉。元代处在两宋梅文化高峰的延长线上,与南宋以来梅花文化鼎盛发展紧密相连,元代咏梅诗是宋代咏梅诗高潮的延续。元代咏梅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首,题材广泛,诗人之间咏梅组诗唱和,以及题梅画诗的大量出现与繁荣,是其主要特点。

元代咏梅诗在承袭以往朝代咏梅诗的基础上,又有发展。立意上,凸显的不仅是隐士之风盛行,更是民族气节。艺术表现方式上,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征手法运用频繁。诗句里,梅花不仅是一种作物,一种寄托,更是一种精神。

元代咏梅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题梅画诗的繁荣。绘画用空间之艺术展现其美感,而诗却是在时间中展现其美感。题梅画诗是绘画与题诗之结合,融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题诗之中除表现一般诗歌特征外,还包含着自己独有的审美意蕴。题梅画诗发端与南朝,至宋代开始发展繁荣起来,宋代题梅画诗,大多体现题梅画诗的特点,即扣住画境的描写,又能生发开来,注意情景交融,不仅突出了画中主题,也赞美了作画之人。但这些诗人大多不是画家,仅仅是诗人参与画作欣赏而写的诗。元代与此有很大不同,元代很多文人既是画家也是诗人,这对于我们了解画家画梅之时显露的情感很有帮助。元代咏梅诗的繁荣,其中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题梅画诗的繁荣。许多画家在热心画梅的同时,也在画卷上留下了咏梅佳作。

随着画梅图中水墨写意的逐渐流行,人们开始追求淡雅朴素的风格,墨梅画随之出现。所谓墨梅,就是用墨笔勾勒的梅花。至元代,墨梅得到人们的 推崇,元代许多著名画家都是墨梅画家,随着墨梅画的兴起,题墨梅诗也风行起来。经统计,元代题墨梅的诗有近三百首之多。

先看被称为元代绘画四大家之首的吴镇的《题墨梅二首》其一:

粲粲江南万木妃,

别来几度见春归。

相逢京洛浑依旧,

却恨淄尘染素衣。

诗的一二句写广阔的江南,梅花开放,春天归来。“万木妃”将梅花比喻成纯洁无瑕的仙妃。这里既是实写,又是虚笔。三四句中,借用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淄。”京洛,当时的京城洛阳。淄尘,指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诗人想象这时仙妃由江南客游京洛,而京城风尘太多,以致她们所穿的白衣也变黑了,这里属虚写,仙妃白衣变黑了,实是说明墨梅的颜色,当属实指。诗中,虚实结合,扩大了诗的内涵,扩展了画的意境。从诗的后两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京城官场晦暗,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而愿远离仕途而去体会隐士之乐,保持自己的素心。

在题墨梅画诗中,最著名的当属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墨香居画识》)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元代诗人陶宗仪也有一首《题画墨梅》:

明月孤山处士家,

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

铁线圈成个个花。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作有《辍耕录》、《南村诗集》等,还编纂《说郛》100卷,为私家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种。

这首题画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英姿。

诗的前两句“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借用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赞美画上墨梅的美好形象。诗人描写画中的梅花是孤山处士林逋家的,明月下倒影湖中,寒水浸润,玉枝横斜,显得清幽雅致。

后两句“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则是诗人看到墨梅形象的联想,说这幅墨梅是画家运用写篆文和籀文的笔法画成的,那种痩挺圆劲的笔法画成的一朵朵梅花,如同用铁丝回环圈成的。既赞美了画家运笔技巧的高超,又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怒放的英姿。想象比较新奇,丰富了诗的意境。

再看叶颙的《题张野云墨梅卷》:

黄昏风雪暗淄衣,

谁识江南旧玉妃。

唯有夜深江上笛,

梦魂犹记月边吹。

叶颙终生隐居不出,结庐城山东隅,以隐居为乐。诗中的“黄昏”、“风雪”、“江上笛”“梦魂”意象,使得整首诗的格调带有寂寥之感。

除题墨梅图诗外,其他题梅画诗也很多。如黄庚的《题李蓝溪梅花吟卷》:

孤芳不与众芳同,

肯媚东君事冶容。

寒苦一生苏武雪,

清高千古伯夷风。

琼瑶照树偏宜晚,

铁石盘根却耐冬。

几度看花立霜晓,

断肠都有角声中。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宋末元初诗人。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说梅花与众不同,不谄媚不妖艳。颔联,用了苏武与伯夷的典故,苏武寒漠牧羊,是忠臣守节的代表;伯夷,视富贵如粪土,宁饿死而不食周粟,是清高终于故国的代表。颈联说明梅花生活环境艰苦,却凌寒不俱。尾联说出看花地点,原来是在征战。诗人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坚守气节、忠于国家的人,同时也免不了思乡之苦。

这类题梅画诗沿袭了宋代的传统,以梅花喻佳人、美人,以其突出“梅格”,寄托情思。创新之处在于,有些运用了表现萧条环境的意象,渲染的气氛暗沉一些,表现了深沉的民族意识。这跟所处的朝代不无关系。

再看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诗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再看钱选的《题画红梅》:

水晶宫里玉真妃,

宴罢瑶台步月归。

行到赤城天未晓,

冷霞飞上绿珠衣。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嬾翁等。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元初与赵孟頫等称为“吴兴八俊”。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 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南宋灭亡之后,他的朋友赵孟頫等纷纷应征去做元朝的官员。独有钱选“励志耻作黄金奴,老作画师头雪白”,不肯出仕元朝,甚至将自己多年研究的经学著述都烧掉。甘心“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钱选学识渊深,并有诗文集,名为《习懒斋稿》。

此诗把梅花比作水晶宫的仙女,在瑶台参加宴会后踏着月色归来。飞行到赤城时天还未亮,寒冷的朝霞飞到绿色的珍珠衣上。诗人想象奇特,把红梅花随风飘舞的姿态表现得妙曼灵动。

元朝是蒙古族统治的时代,其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宋末元初之时,大批遗民之士,坚持民族气节,采取不与元朝政府合作的态度。梅作为隐逸意象的代表,大量诗人通过咏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先看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的《渔舍观梅》:

冷云漠漠护篱阴,

潇洒苔枝出竹林。

影落寒矶和雪钓,

香浮老瓦带春斟。

几凭水驿传芳信,

祗许沙鸥识素心。

回首西湖千树远,

扁舟寂寞梦中寻。

林景熙是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著作编为《霁山集》。

首联写梅花在冷云漠漠中守护篱阴,长着花苞的枝条潇洒地从竹林里伸出来。颔联写梅影落在寒冷的石矶头,和雪一起被垂钓;清香浮在渔舍的瓦上,带来春天的信息。颈联写梅花想要借助水路驿站传递春天的信息,却只有沙鸥知晓梅花的素愿。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为南宋遗民的诗人,其高尚情操不为人理解的苦衷。尾联中写诗人怀念宋朝时的生活,以及过往与现实的差距,表达了自己孤寂之感。

再看戴表元的《辞嵇山归之明日徐尹周簿以馈至作诗为谢》:

白发青山二十秋,

何人能作镜中游。

枝叶数重围破屋,

梅花一路照归舟。

戴表元是元初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宋咸淳间入太学,后登进士第,教授建宁府,迁临安教授,元成宗大德年间荐于朝,拜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后屡受荐举不就,隐居终生,他的学识渊博,以文章名重于当世,也工诗,一些诗篇反映了民生疾苦,抒发了故国之思.。南宋灭亡时戴表元三十二岁,晚年近六十岁才勉强接受蒙元政权的教职,可见他对南宋王朝一直眷怀於心,这种故国之思屡见于其诗文中。

此诗是诗人辞别嵇山归家后答谢友人之作。诗人说自己在山中隐居已二十年了,头发都变白了,谁能像自己一样在明镜似的溪水中游览呢?我的破屋被数重枝叶包围着,清幽无比,一路有梅花陪伴着我的归家孤舟。结尾句隐喻自己的心像梅花一样高洁,表现了隐居之乐。诗中也隐约透露出韶华易逝的感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